——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交通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区域生态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高质量推动规划体系全面落地,谱写副中心建设新篇章
瞄准功能定位,牢牢把握高位统筹及政策、资源、要素聚焦优势,始终保持工匠精神,打造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的未来之城、共富之城。
基本建成城市框架,搭建副中心“四梁八柱”。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加快重点功能区、重要节点建设。完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保障市级机关搬迁入驻。推动与行政功能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迁入,带动中心城区其他相关功能疏解。全面建成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实现重点组团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总建筑规模达686万平方米。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周边区域开发,形成集文化、科技、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加快建设通州堰分洪体系。确保站城一体的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完成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开工建设六环高线公园。深化通亦联动,加强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关村通州园与台马板块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大幅提升张家湾、台湖、宋庄创新生态集聚能力,形成多点开花的发展态势。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促进城乡融合。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快核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拓展区城乡融合发展。以特色小镇为抓手,加快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序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统筹利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现代产业。做强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成333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一批以“精品民宿、运河文化、特色产业”等为特点的样板村。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强化集体“三资”管理,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细致落实耕地“田长制”,严守耕地红线,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推动m102(支)线向宋庄镇、张家湾镇延伸,建设漷小路二期、新漷马路等一批道路,增开乡镇公交线路,构建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完成260个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农村饮用水达标提质。大力开展城乡标准化办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推进新老共荣。创新城市更新思路和模式,构建层次分明的城市更新滚动格局。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14个家园中心,完成15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5个棚改项目,打造8个精品示范街区,持续增加老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老城宜居品质。加强老城文化肌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南大街片区十八个半截胡同申请式腾退,建设共生街区。通过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织密城市绿网,丰富老城绿色休闲体验。优化铁路沿线、高架桥下等存量公共空间功能,规范城市秩序,将老城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幸福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区。
深化区域协调联动,打造协同发展桥头堡。着力建设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线路通车运行,推进一批跨境道路建设。共抓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加强大气、水跨界联合监测执法,全面消除入河点源污染。深化产业协同机制,创新协作模式,共建产业园区。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共同培育北三县区域医疗养老服务功能。支持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与北三县开展跨区域联合办学,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强化与雄安新区两翼联动,深化“通武廊”“通宝唐”战略合作,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二、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加强产业组织,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全面夯实副中心经济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创新引领、宜商宜业的活力之城。
坚持功能承接与内生发展两手抓,提升经济增长能级。围绕央企二三级公司、市属国企事业单位等中心城区外溢优质资源,做好产业承接和落地服务。深化“五子”联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聚焦行政办公,引入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打造顶尖人才集聚高地和高端智库服务平台。聚焦高端商务,承接和新设立总部机构40家以上、财富管理机构突破200家,深化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聚焦文化旅游,承接好环球主题公园资源外溢,重点抓好“一区、一河、三镇”建设,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布局,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打造地标性商业街区和多层次差异化商圈。聚焦科技创新,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信通院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中芯国际、小米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畅通产业项目落地路径,精准有效抓好要素保障。加快产业空间资源释放。制定存量空间引导政策,盘活利用低效国有用地及楼宇,多种模式强化集体土地产业化利用。健全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副中心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吸引集聚创业资本,建立政府科学决策和专业化运营相结合的投资管理机制。大力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政府基金对市场预期引导、市场资源调配和产业集聚的牵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