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魅力都市新形象,实施品质城区塑造工程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等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臭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努力提升优良达标天数。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成全区河道排口排查溯源,保持水环境质量稳定。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群众身边的餐饮油烟、噪声和扬尘等环境违法行为。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重点企业碳排放管理。落实“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创建40个“无废细胞”单位。
打造城市更新河北样板。以群众关切为突破点,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升改造泉江里等8个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不少于20部,逐步补齐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短板,探索以“微海绵”改造解决育红东里等小区积水问题。打造文化艺术特色的天美艺术街区,建设“景区—园区—街区—社区”联动的城市更新精品工程和示范样板。持续谋划并接续实施非遗、四日化、中山路、轧三等城市更新行动。
完善提升城区功能品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畅通“微循环”,服务“大动脉”,新建续建镇宁道、增产道等12条、4.4公里市政道路及管线工程。启动金纬路地铁站点建设,加快白庙等4处地铁站点建设。提升设施保障能力,完成赵沽里泵站改造,提升津浦北路、五马路等汛期易积水点位排水能力。实施供热单环改造1万平方米,新增西派国印项目配套供热5万平方米。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积极推进安置房项目建设,实现榆关道项目开工,铜带厂、汾河南道项目竣工。全年计划开工160万平方米,竣工27万平方米。
扎实推动城区精细管理。提升城区治理能力,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别样精彩之城。持续推进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探索推进园林绿化ppp项目,提升公园及周边整体效益。继续拆墙透绿,新建改造曙光路等4座口袋公园,新建提升绿化3万平方米。落实“林长制”,持续做好古树名木、城市大树保护。维护景观照明设施,丰富海河沿线5.4公里灯光整体层次,维修养护市政道路7.6万平方米。持续推进燃气管网改造,实现20年管龄以下11.3万燃气户“六个百分百”安装和更换。依托意风区等核心示范点,实施垃圾分类亮点工程。组织实施智慧停车路网项目,新增停车泊位450个。瞄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七)聚焦人民至上均衡可及,满足群众需求新期待,实施惠民利民提质工程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落实针对性稳就业政策,新增就业1.65万人。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建立条块结合的主动发现机制,实现精准特色救助。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推动三十五中等地块医养康养设施建设。新建宁欣花园区级兜底性养老机构。加快推进“互联网 养老”,打造集安全守护、助老服务、适老化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妥善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力争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助力清水县、玛曲县发展,落实帮扶资金7670万元。
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顺利度过流行高峰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提升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加快推进第一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围绕打造京津冀地区三级康复特色医院目标,做大做强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科,建成市中医康复中心分中心。巩固第二医院内分泌等优势学科,开展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等服务。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提升和慢性病防治等行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名医堂”工程。聚焦大健康、医药电商、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丰富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街居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改造2个街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区级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水平,举办50场线上活动。打造元宇宙非遗线上展示平台,举办20场主题活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高质量承办天津市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深化与市文联合作,举办10场交流展示活动。不断繁荣文化创作,推出5部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序推进梁启超旧居饮冰室文物保护工程。打造“小而精”全民健身体验场景,新建1条健身步道、4座多功能运动场、5座社区体育园,更新15座社区健身园。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成果。做好红十字会、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工作。
(八)聚焦构建新安全格局,实现高效能治理新提升,实施平安城区建设工程
构建区域本质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日常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聚焦危化、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围绕老旧小区、高层建筑、文保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电动车入楼、“小火亡人”、燃气、快递行业、自建房等专项治理。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加强指导服务、监管执法等全链条监管措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创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