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国家级新区综合优势,以高标准、高水平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全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形成新区龙头带动、“双城”更加均衡、大区支撑有力、各区协同并进的发展态势。推动滨海新区高能级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以自贸试验区引领开放,以自主创新示范区驱动发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五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上当先锋、打头阵,在高质量发展上当主力、作引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港口经济新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的美丽“滨城”。到2027年,滨海新区经济总量力争达到9000亿元左右。推动经济大区担当重任,支持河西区、西青区、武清区、北辰区、和平区聚焦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化功能支撑,到2027年河西区经济总量达到1300亿元以上,西青区、武清区率先达到1000亿元,北辰区、和平区力争达到1000亿元。推动其他各区扬长避短、奋力争先,用足用好空间、载体、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挖潜力、加快发展,以精彩的局部支撑壮观的全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清理束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水平。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好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双向开放,推动务实合作。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塑造“诚信天津”品牌,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商业联合会、津商联合会、企业联合会、行业商协会、校友会等经济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
(六)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在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上做样板、当标杆。加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用好存量资源、导入外部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动老旧空间复兴,为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更好服务居民、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主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培育中心城区战略增长极,带动“津城”产业能级提升。统筹全市优质公共资源,进一步向滨海新区、中心城区东部和北部、远郊五区倾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七)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振兴种业,突出发展品质农业、精致农业、设施农业,做优做强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农民骄傲、市民向往的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镇域经济,加快建设产业兴旺、农民受益的富裕乡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八)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充分挖掘生态价值,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天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871”重大生态工程“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努力打造“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着力将天津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生态城市。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深入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九)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精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和健康产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更多市民身边的休闲健身场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保护好、利用好弥足珍贵的“小洋楼”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名片,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扎实做好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力量重心下沉、政策保障下沉,形成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治理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由“单线作战”向“整体推进”转变,推动高效能治理在基层扎根见效。加快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发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深入开展全域平安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