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两个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构筑新业态,提供新支撑,培育新动能。坚持把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形态重塑、产业素质提升,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化方向,持续提升晋电化镍铁合金生产能力,大力支持云祥高岭土有限公司做大做强高岭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原材料产业向高端延伸突破。聚焦能源保供,积极推动锦兴、泰鑫等洗煤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统筹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探索“风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发展模式,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同时,以推进实施“链长制”为抓手,主动融入全市“8 6”产业集群布局,大力发展以陈家营数治赋能示范项目、益生元“粮言谷香”陈醋产品为引领的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集群和酿品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集群发展。
二是培育集聚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抓手,抢抓太忻数谷建设重要契机,多元统筹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打通现有数据平台,建立完善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实施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运维服务等数字化项目4个,整合数字化平台35个,不断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积极争取省级数字平台建设资金,全力推进数字乡村、乡村e镇建设。以窑头乡陈家营数治平台为示范,持续开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产品溯源等系列服务,构建数字乡村产业矩阵。扎实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谋划建设县级公共仓配中心。实施农村地区下行快件每件不超过0.5元的差异化补贴,落实电商平台销往县域外的农副产品给予每件1元的物流费用补贴政策,推动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发展。以聚福苑为示范,加快社区数字化建设,建设一批数字社区。大力支持培育和聚集数字经济产业,加大“数字偏关”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数字经济领域重点村落、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和示范性项目,在资金、土地、人才、能源等要素上优先配置、倾斜支持,全力营造数字化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全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把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作为转型发展主阵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快赋权升级,探索“三制”改革,切实提升“区内事、区内办”水平。坚持规划先行,加紧完成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环评》。坚持项目引领,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重点推进偏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新区建设项目和偏关县黄河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项目建设,争取至少1个项目列入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库。同时,扎实开展示范区招商引资、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重点工作,突出打造老牛湾文旅康养专业镇,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特色产业、特色品牌,真正让示范区成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三)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招商引资,让政策有真金,发力更精准,实体能突围。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走出去引进来,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行动方案(2022-2025年)》,持续攻坚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新成效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是用足政策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项目,落实项目包保制、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制、项目“清单式”管理制,凝聚合力优化项目服务。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山西焦煤正仁年产90万吨露天开采煤矿项目重新开工,开工建设老牛湾黄河文化公园、偏关县县域小水网供水工程,加快马家山水库、60万羽高标准规模化蛋鸡、长城1号旅游公路二期工程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早日投产投用。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探索以商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强化“政府 链主企业 产业园”招商合力,全面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以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新能源产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攻方向,进一步谋划招引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产业等重大转型项目,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抢抓国家稳投资政策机遇,扎实做好总投资31.98亿元的29个专项债券资金项目申报,积极推进已落实专项债券资金2.4亿元的偏关县人民医院新址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二是顶格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营商环境3.0版改革,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八大倍增工程”,力争全县市场主体总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合理区间。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快建立生产性项目前置审批、工程报建和竣工验收“绿色审批通道”,促企业落地、助主体发展。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干部入企活动,形成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责任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旗帜鲜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2个工业企业完成“小升规”。
三是深度挖潜推动消费回暖升级。抢抓疫情防控转段和消费升级机遇,借助后疫情时代旅游业消费爆发式增长契机,在提振消费信心、刺激消费需求、创新消费模式上下功夫,对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积极开发度假游、康养游、红色游、研学游等综合旅游,推出个性化网红打卡地,注重旅游商品研发,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带动三产持续繁荣。推进特色步行街建设,培育和发展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适时出台促进消费政策,大力发展货郎经济、地摊经济和后备箱经济,积极鼓励商贸企业和商户入驻电商平台,推动城乡消费联动发展,加快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繁荣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形成一批常态化、亲民化的“夜偏关”品牌活动,让城市“烟火气”释放经济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