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企业壮大。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释放潜力、做大做强,新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培育营收超20亿元企业1家,争取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严格落实政企圆桌会议、企业“安静生产期”和“四个一”帮扶机制,及时解决企业诉求,做到企业帮扶常态化、精准化,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力做好产融对接,深化政银企合作,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突出做好企业用工服务,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积极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培育扶持一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
(二)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现代化建设活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我们将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开放理念,深度融入湾区建设,争当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头兵。
拓展深化融湾合作。积极探索“特区 老区、帮扶 合作”新模式,强化互动交流,打造“三地一园”。突出市场化合作和社会化参与,加快深寻支援合作产业园建设,打造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对标湾区农产品供应标准,加强产供销合作,建设湾区农副产品直供地,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0个以上、“圳品”2个以上、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以上。依托“一馆七址”,加快红色研学设施建设和服务品质提升,推动寻乌调查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继续推进三二五红色名村建设,探索“红培 东江源”融合发展模式,吸引湾区人士到寻乌开展红色研学和饮水思源教育。深入推进省级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盘活做旺青龙岩景区和河角温泉,做精做靓千福之地,建设东江源头和项山甑景区森林步道,编制抽水蓄能电站文旅发展规划,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打造湾区旅游后花园。
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对标湾区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积极对接深圳行政审批、运营管理、企业服务等规则制度,努力实现“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民意速办、“无实体印章、无证明城市”等改革,再造办事流程,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等次。顺应数字化趋势,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能力,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顶格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行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统筹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做大做强县属国有企业,力争城投集团市场主体评级提升至aa级,增强企业市场化融资能力。全面铺开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推行农田宜机化改造和“小田变大田”,力争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做实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改造提升一批基层示范社,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
全力以赴争资争项。紧盯国家政策走向、项目指向和资金投向,谋划储备一批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类重大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围绕五大重点领域以及三大工程,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申报争取力度,抓好均衡性转移支付、基本财力保障、水污染治理专项等资金争取工作,争取上级资金40亿元以上,发行专项债1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前期,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独立工矿区、储能项目、赣安寻高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渝长厦高铁途经寻乌并设站。
(三)加快乡村振兴,夯实现代化建设底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持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更大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拓展“农头工尾”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云上橙·中国(寻乌)柑橘科技园和深寻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力争入园企业达到25家以上。持续巩固柑橘产业主导地位,科学处理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稳面积、提品质、深加工”的发展思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强化柑橘种质筛选培育和技术攻关,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品质,推动柑橘产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推进柑橘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柑橘高品质栽培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橙香小镇。加快百香果、鹰嘴桃、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8个特色产业示范村。推进养殖工厂化、规范化,力争生猪出栏14万头、蛋鸡存栏280万羽。高标准建设平胸龟国家级繁育中心,实现科研繁殖保护和产业发展示范两促进。
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照“四融一共”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特色村落、美丽庭院建设和道路景观提升,打造7个精品示范点和2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加快“最美东江源头”幸福河湖示范县建设,实施九曲湾饮用水源地上游河道修复工程,完成南桥中型灌区建设,新建雁洋水厂,启用石崆寨水库,推进三标、晨光、桂竹帽等乡镇河道治理,彻底解决罗珊乡水质不稳定问题。强化农村道路修缮维护,扩建龙廷至蓝田、袁屋至竹园头、东江源村至桠髻钵山、大寨至上坪等道路,新建农村公路安防设施30公里,高水平通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复核。实施经济强镇培育行动,支持乡镇因地制宜发展返乡创业园、产业集聚区,完善圩镇道路交通、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增强圩镇综合服务功能。
更实举措守牢底线红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整合1.8亿元以上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住产业与就业两个关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发展,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兜牢粮食和耕地安全底线,完成粮食播面20.0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0亩。抓好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土地开发1200亩、旱改水3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