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袁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我们也清醒看到,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稳进提质的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支压力逐步显现,“三保”和民生领域项目资金需求不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有不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信访稳定和安全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应对处置风险能力亟待增强;整体营商环境对标一流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绝不辜负百万袁州人民的期待!
二、展望2024年,我们满怀憧憬斗志昂扬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攻坚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解放思想、鼓足干劲,迎难而上、顶压前行,围绕“一个目标”、做到“四个坚持”、聚焦“六大重点”,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接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袁州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外贸出口总额促稳提质,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保持稳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区,把握稳与进,全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实施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做大工业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积极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69”行动,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两个省级四星级重点产业集群,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全区规上工业营收增长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坚持以消定产,加快锂渣消纳场建设,错位布局正极材料、锂电池回收等领域,推进宜源新能源、迈特锂能科技等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项目投产见效,力争废旧电池回收赛道产值突破25亿元。重点布局保健品、可穿戴医疗设备等领域,推动光声制药等高科技项目加快投产,依托富硒资源优势,打造“中部美谷”,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营收突破500亿元。积极推进企业傍大联强、技改数改、上市“映山红计划”三大行动,提升企业发展质效,加速航宇新材、新龙生物等企业上市进程。
2. 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全面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园区平台造血功能,加快“管委会 平台公司”优势互补。完善园区规划编制与管理,合理空间布局,完成袁州产业园扩区调区、化工集中区扩区,进一步发挥化工园区优势。强化用地要素保障,确保可供用地1000亩以上,加速“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600亩以上。纵深推进园区“一网通办”,推动更多审批、执法等事项集中办理,实现企业事项“就近办”“帮代办”。打造产业园智慧化、系统化环境监管体系。支持锦源新区深度参与赣湘边经贸合作。
3.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入贯彻“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中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链主企业引领工程,围绕“锂电产业发展动力内核”定位,加快引进锂电新能源应用等领域核心企业和中下游配套企业项目,力争新落地1-2家“链主”企业。实施外资外贸扩增工程,跟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袁州。实施“袁商回归”工程,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力争全年引进“优强项目”5个,央(国)企、民营1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5家,亿元以上项目突破50个,总投资200亿元。
(二)坚持改革创新,兼修内与外,持续释放经济社会活力
以打造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区为目标,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以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提升企业服务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加快建设智慧税务,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投融资平台整合优化提升,做优做强产业引导基金,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民营企业提供有力资金支持。深化城乡要素配置改革,推进城乡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城市老旧资源,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数字化管理,深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2.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继续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r&d占gdp比重保持全市前三。深入开展数字经济“三项行动”,加快数智赋企工作,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重点基础设施按需求、分场景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加深“产学研用”合作,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获批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和重点专项项目5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力争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