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发展备受瞩目,五年成就令人鼓舞。今天的宿松,动能支撑更加强劲,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城市品质更加鲜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历届政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宿部队、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宿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回顾五年历程,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宿松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始终勇于改革创新,全力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瓶颈,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更高水平开放拓展新空间;必须始终坚守为民情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必须始终强化担当作为,大力发扬苦干实干善干作风,敢于较真碰硬、挑重担子、啃硬骨头,在建设现代化美好宿松的实践中展现过硬本领。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大项目、头部企业缺乏,综合竞争力不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有短板,民生保障仍需加强,社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担当精神不强,个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有发生,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举措,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决不负全县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是宿松乘势而上、跨越赶超的关键期,也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从宏观形势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必将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利于我县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增长动力。从区域发展来看,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省际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推进建设,政策叠加乘数效应集中释放,有利于我县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布局重大项目,实现借力发展、融合发展。从自身优势来看,经过多年以来持续打基础、补短板、增动能,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全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随着安九高铁建成通车、港区公用码头推进建设,我县三省交界的西南门户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宽发展新空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市、县党代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松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0亿元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省、市平均水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增实力、上台阶”和“4567”发展目标,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任务:
(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塑造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省际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在建设经济强的创新宿松上实现更大跃升。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聚焦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光伏配套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到2026年,力争培育“群主”“链长”企业5个,形成3个百亿级和3个50亿级产业集群,制造业产值达50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新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着力打造“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培育省级以上电商示范企业2家,力争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启动龙山云湖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建成面向长三角和三省周边城市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到2026年,新增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旅游综合收入达60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南部洲区三大特色农业发展区布局,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创建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着力打造省际毗邻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争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到2026年,新增“二品一标”农产品35个,发展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00亿元。
(二)坚定不移打造高能级城市,全面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