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更强担当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重要节点。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着力建强创新平台。加快构建g60科创走廊创新主动脉,提升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平台能级,高标准建设一批科创湖区,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全面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推动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加快崛起,争创省级、国家级科研平台。深化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加快推进嘉兴学院“创大争一流”、嘉兴南湖学院建设特色鲜明应用型高校,发挥高校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聚力培育创新主体。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推进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建成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5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50家。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深化长三角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实施“星耀南湖”系列人才计划,持续打响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等引才品牌,引育全球顶尖人才、国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400名以上。开展青年英才集聚行动,培育一批青年科学家、青年企业家、青年工匠,新增青年大学生50万名,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以“人才出彩”成就“嘉兴精彩”。
(三)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更大力度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实体为本、制造为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响“嘉兴智造”品牌。加快制造业转型提质。发展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培育形成新能源、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打造玻纤复合材料、光伏、智能家居等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的产业集群,做强高能级产业生态园和高品质小微企业园,推动制造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加快培育链主型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上市公司35家以上,打造6家千亿市值、4家千亿产值的龙头企业,让嘉兴成就更多优秀企业,让优秀企业成为嘉兴的金字招牌。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行动,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省级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大脑”,培育“未来工厂”,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创新理念方法,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放大溢出效应,打造“互联网 ”高地。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让先进制造业成为嘉兴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宽视野建设全面开放新高地。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跨境电商 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外贸龙头企业,做好进博会、广交会等参展工作,进出口总额突破4300亿元。实施消费提质增量工程,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品牌连锁经济,建成一批高档次商圈、高品质步行街,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消费品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打造长三角区域消费中心。集聚高质量外资。发挥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优势,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产业发展导向,精准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引进总投资超10亿美元项目5个以上,在项目数量、体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构建开放新格局。做强浙江自贸区嘉兴联动创新区,推动自贸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强化与上海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协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际产业合作园。用足用好qflp试点,积极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
(五)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大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大城市。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推动城市能级跃上新高度。加快市域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高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统筹水平。加快市区快速路建设,形成全市域快速路网。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县城扩容提质,高水平建设美丽城镇,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的协调发展。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突出“红船魂、运河情、江南韵、国际范”,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构建“九水连心”景观体系,建成子城文化客厅、中央公园等城市地标,充分彰显革命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把城市打造得更富特色、更有韵味。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从根本上消除空心板房的安全隐患,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高铁新城,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让历史名城和现代新城相映成辉,不断提高嘉兴的知名度美誉度。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出台精细化管理标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大脑,倡导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当好城市管家。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一批“席地可坐”的城市客厅和样板街区,提升绿化、洁化、美化水平,打造路见本色、物见其颜的最干净城市,让嘉兴精致精美、人见人赞。
(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更快步伐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农创嘉乡、未来嘉乡、共富嘉乡”行动,打造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典范。建设都市型生态农业高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拎稳“米袋子”、丰盈“菜篮子”。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构建“一核四芯”农业平台体系,培育壮大本土种业,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扩大“嘉田四季”“嘉兴大米”等品牌知名度。推进强村富民行动。深入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探索完善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试点,推广“飞地抱团”、农户持股增收等模式,增强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全省首位。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十百千”建设行动,加强农房建筑风貌管控,提升农村生活环境,打造10个诗画江南典范片区,建成100个省级未来乡村,提升200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让全域美丽乡村成为嘉兴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