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焦环境质量改善,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样板区。

  (一)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善构建空气质量微站监测、走航监测等精准溯源体系,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加大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污染管控力度。积极鼓励企业提高污染治理能力,争创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a、b级企业和绩效引领企业。深入推进城区“路长制”和“深度保洁·美化净化”行动,确保城市扬尘得到有效控制。持续开展重型柴油车路检及车辆集中抽检,严厉查处尾气超标排放行为。

  (二)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封停深层自备水源井45眼。实施汇鑫路、光明路雨污分流改造。铺设官道街污水管道。加快推进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启用西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老唐公沟一体化闸泵。分类制定河道水质治理提升方案,确保马颊河董姑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严格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确保全县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强化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加强固废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三)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四个区分”“五个减量替代”要求,坚决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鼓励企业推广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争创省级节水型企业。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扎实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

  六、聚焦城市活力提升,以更大力度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着眼城市未来发展,立足群众对城市的新期盼,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以品质理念引领城市转型,着力打造品质宜居公园城市。

  (一)科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水平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编制优质片区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不断优化片区景观风貌和居住环境,推介打造若干精品片区。配合加快德郓高速、济临高速动工建设。谋划推进国道308(省道520)高唐南环段改线工程、高唐至聊城高速路工程。将城市路网、城市水系、河湖绿圈和历史文化结合,加快推进“一河两湖”中央活力片区建设和全域水系贯通,着力彰显亲水宜居宜业魅力。

  (二)持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依托“智慧城管”综合执法管理系统,探索城市智慧化治理新模式。践行“城市管家”理念,巩固深化“城市管理进社区”。持续整治户外广告招牌,净化城市天际线。继续扩大“环卫驿站”覆盖面,真正打造成环卫工人的“歇脚地”“加油站”。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终端。积极推进低速电(机)动三轮四轮车交通秩序整治,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实施城区交通优化提升工程,新建交通信号灯4处,更换交通护栏8000米,施划交通标线11万平方米。

  (三)不断丰富城市品质内涵。加快推进官道街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建设。清淤拓挖果子市支渠,畅通雨水排放通道。建设“口袋公园”。改造提升鱼丘湖西北湖景区。探索建立县青年联合会,不断凝聚社会青年力量,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年轻气质和活力品质。

  七、聚焦书画文化名城建设,以更大力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持续强化优质文化供给,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书画文化名城。

  (一)不断丰富文化服务资源。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一村一年一场戏”文艺演出不少于6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不少于7200场,各类书画展览不少于30场。加快推进群众文化艺术中心运营。加快建设景区、商圈城市书房,积极打造无边界、开放式“悦读空间”。持续开展“田园欢乐汇”文化活动,创新“四季高唐”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力争提供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

  (二)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整合双海湖风景区和书画文创产业园,争创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举办“中国尺八音乐节”,打造“吕才故里·尺八祖庭”名片。争取恢复举办高唐书画博览会。聚力推进书画文创产业园、黄河故道郊野森林公园、鲤都印象园建设。开发打造寻根旅游、文脉旅游、生态观光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美丽乡村与民俗旅游等6条旅游线路,建设一批精品特色民宿,丰富提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旅游新场景和网红打卡地。加快推进文旅资源融入济南都市圈。

  (三)持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发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优势,进一步打造“善行画乡、德润高唐”城市品牌,让美德成为高唐的价值追求,让文明成为高唐的亮丽风景。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快修缮乡村革命旧址。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建设乡贤馆、家风馆、村史馆、民俗馆、非遗馆等,做好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深入培育“山东手造·高唐锦礼”品牌,积极开展非遗进课堂进社区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72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