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好“改”的文章,让产业强农更有奔头。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三农”活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稳步推进县乡财政分级管理体制改革,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亿斤以上。以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为契机,积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加快推进山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孟渚林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设施农业,促进“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30家、家庭农场150家。持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评选县级“新农人”50人,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人才活水。
二是做好“特”的文章,让品牌兴农更有甜头。坚持以特色优势品牌引领农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擦亮“单县羊肉汤”金字招牌、提升品牌价值,按照“3566”工作思路,锚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积极推进羊肉汤产业发展市级立法,完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建设青山羊养殖基地和羊肉汤加工基地,抓好单县大北农反刍饲料加工项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建设黄河故道肉羊工业研发中心,启用单县羊肉汤产业总部经济大楼,鼓励羊肉汤加工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加大单县羊肉汤品牌运营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群众深度嵌入产业链,全年单县羊肉汤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带动群众增收20亿元,把单县羊肉汤打造为国民健康小吃的名片、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共同富裕的示范。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全力推动优势资源产业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现有品牌价值化,积极扶持罗汉参、西红柿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增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0个、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2个,“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经营主体达到43家。推动头一锅、百寿坊、三義春(周记、窦记)、三盛和等授权“单县羊肉汤”各类品牌餐饮店500家、总数达到2000家。
三是做好“增”的文章,让农民收入更有盼头。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检验“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衔接资金5000万元,打造孙溜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统筹整合各类政策、项目、资金向强农富农领域集聚。巩固开展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力争村集体收入50万元、100万元以上村分别达到100个、24个。鼓励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发展生活服务业、休闲旅游服务业及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化特色集聚区,支持谢集镇郝庙、万楼木杠加工,黄岗镇耿许庄、申庄青山羊养殖,南城街道权楼粉条,北城街道单六社区西红柿,蔡堂镇管庄中药材,李田楼镇前杨庄罗汉参,张集镇张集村服饰加工,李新庄镇崔堂香瓜,杨楼镇崇福集富硒黑小麦、赵庵青山羊养殖,时楼镇八小庄酱辣椒等专业村,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动更多乡村增收致富。
四是做好“投”的文章,让和美乡村更有看头。坚持以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乡村面貌。适应乡村人口变化新趋势,科学编制乡镇、村庄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逐步实现农村功能配置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垃圾收集、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和电网等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等长效管护机制,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持续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补齐农田水利短板,优化乡村交通网络,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六)在品质保障上下真功夫,着力推动民生福祉加速提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全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持之以恒惠民生,提升公共服务优享度。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大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坚决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办好,深化拓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成果,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布局,统筹兼顾推进各类教育协同发展,着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办学差距,争创省级乡村教育振兴试点县,巩固县域教育高地。大力推动医疗优质发展。围绕群众满意,坚持强龙头、夯基础、促共享,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不断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扎实开展中医药强县建设,创建市级中医特色村卫生室10个以上,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大力推动文体繁荣发展。加快“孟渚古泽·故道新风”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支持群众开展村歌、“村晚”“村ba”、广场舞等展现新时代乡村风貌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00场次、公益电影放映6220场、戏曲进乡村和文化文艺组台演出2900余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二是持之以恒暖民心,扩大社会保障普惠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加快完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体系。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确保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新增城镇就业8700人。健全全民参保体系。稳步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全县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健全养老托育体系。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增加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启动实施中医医院医养结合项目,提升改造菏泽颐养院、银色年华、谢集镇中心敬老院等标准化养老机构6个,打造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0个,积极推动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稳步增加婴幼儿照护托位,让老人和孩子拥有妥妥的幸福。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5%、6.6%。深入推进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服务,实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救助全覆盖。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统筹推进红十字、慈善、拥军拥属、国防动员等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