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农固本,在增收增效上久久为功。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抓手,推动硒资源转化成为硒产业,奋力打造“百亿级富硒产业集聚区”。守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持续巩固“3 1”保障成果,扭住产业和就业两大关键任务,坚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推进农村项目资产盘活利用。优化整合财政衔接资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省级以上衔接资金产业占比达70%,稳步提升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目标。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稳定粮油播种面积53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实现平均单产提升2%以上,建成全县粮油物资“平急两用”仓储物流中心,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集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持续创建巩固重点保供蔬菜基地1.8万亩,实现蔬菜种植面积41万亩以上、产量64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60万头以上。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新增家庭农场40家、种养大户1270户,加快推进富硒马场面条、新腾数致果蔬加工、馋解香全智能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13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66%以上。深耕富硒特色品牌。持续构建以“印象硒州”公共品牌为统领,特色品牌、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富硒产品品牌集群。加快构建富硒产品体系,培育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企业1个、国家地理专用标志用标企业2-3家。依托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全面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特色果蔬深加工及富硒预制菜研发平台,推进贵州省富硒产品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农村“五治”。实施宜居农房改造1300户,盘活农村闲置低效房屋92栋,拆除“空心房”110栋;实施4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巩固提升4.5万人饮水安全;改善提升“旅居生活”示范村寨垃圾收集收运点35个,农村垃圾外运减量率保持在80%以上;提升改造农村户厕280户;新建、提质改造农村公墓5个,持续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纵深推进农村“治风”。

  (四)突出三产提振,在提档升级上图强图优。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提升和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助力“工业集聚区”向“产业园区”转变。科学谋划质量检测和标准制定中心、化工产品仓储物流园区等领域的具体项目,加快实施特种设备检测中心、50万吨氨水生产及储存基地,以及永温、双流、县城3个普货停车场项目建设。围绕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大对天鸿运、恒兴顺泰等运输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磷化、安达、中伟、胜威等龙头企业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引入生产环节,围绕工业企业发展招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填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空白。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产业园区配齐商超、农贸市场、快递、药店、餐饮及休闲娱乐等产业业态。围绕老城区城市更新配套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幼儿托管、家政服务等居民服务业态。围绕东湖新区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星级酒店、购物广场等中高端服务业态。为本地批发商、零售商、服务业企业、旅游景区等市场主体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硒州汽贸城、开阳客运及物资转运中心,有序推动谦翔樾府、万象君汇、云开国际、博雅欣园等核心商圈提档升级,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7家以上,力争限上批、零、住、餐分别同比增长10%、10%、12%、15%以上,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聚焦贵阳周边周末“微度假”消费需求,启动南江大峡谷露营基地建设,不断丰富沿湖垂钓、观景露营等新业态和户外沉浸式体验玩法。推进2座品牌酒店建设,策划精品旅游路线2条,有力推动“爽爽贵阳·旅居生活”试点建设,创建市级旅居示范点1个。大力发展体旅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与户外运动融合发展,加快十里画廊重点乡村旅游业态布局,继续举办滑翔伞邀请赛、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丛林漂流等体育赛事,持续增强开阳旅游影响力。有序推动县城品质酒店、精品民宿、闲置资源等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启动开阳历史文化馆项目建设,开发“水东有礼”系列文创产品,实现游客人均花费超1200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超10%。

  (五)突出改革创新,在释放活力上迎难而进。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切实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充分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抓好“业主办”运行,构建全方位、零干扰、无缝隙项目闭环管理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分析、监控与预警,建立完整协税护税机制。推进“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改革,加大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力度,净增市场主体2000户以上,其中“四上企业”25户以上。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以资产重组整合为核心,加快县属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持续增加国企营业收入。大力推进“四块地”改革,争取开阳作为全市农村“四块地”改革试点。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依托“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强化“数字赋能”作用,推进工业互联网覆盖与应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标杆示范大模型应用场景。强化区域科技合作交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磷氟化工制造业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与贵州大学持续建设创新联合体,主动对接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在产业发展领域的成果交流,加快与贵州理工学院磷石膏研究院的产业合作。支持开磷、安达、中伟等企业创建工程技术、制造业创新等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并帮助一批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持续优化“贵人服务”品牌。以“三减一降”[9]为手段,持续深入实施“五个一”改革、一窗通办“2 2”模式改革,建强“企业之家”平台,全力做好惠企帮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大改善行动,用好“贵商易”“招商易”平台,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确保营商环境排名保持全省前20位、力争前10位。持续加大人才保障力度。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中职教育发展和企业内培,建好用好化工园区实操培训基地,积极培养技能实用人才。紧盯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需求,加快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高校毕业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新增制造业产业人才1500人、大数据人才300人、农村实用人才1200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5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