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赋能。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建强战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深化“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建好“渝才荟”数字平台,加强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育聚集,营造最优人才生态,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优化科技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科创核心承载区,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建设,提质发展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有序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4个重庆实验室,加快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国家健康战略资源中心、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等项目,提质发展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重点高校建设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等5个重大专项和新能源、绿色低碳等8个重点专项,组织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深入推进“双倍增”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8500家和6万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升级打造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启动建设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发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和“产科金”平台作用,推广“产业研究院 产业基金 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一体推动中新互联互通、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渝港金融开放合作,建好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质效;完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增强物流协同服务能力;加快全球设计之都建设,强化巴渝特色文化、工业遗产遗存、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利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壮大全链条设计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咨询评估、法律服务、检验检测、会计审计、科技服务、税务服务、工程设计等服务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出台推进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政策措施,提质发展餐饮、物业、健康、家政等社区便民服务,以“数字 ”“智能 ”赋能教育、医疗、文娱、商贸等业态升级,塑造“重庆服务”品牌。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支持组建跨界融合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产品 服务”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建设高水平服务业创新集聚示范区。
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先进制造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打造全市统一算力调度平台,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研发,建设开源社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各领域深度植入渗透,拓展数字产业化新空间。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施“机器人 ”行动,扩大“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启动5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新建5个未来工厂、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加快构建“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三)多措并举稳投资促消费,充分激发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树立大抓项目导向,优化项目时序,做深前期工作,加强精准调度,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促进工业投资放量,以补链强链、智改数转为重点,提速164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新开工98个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工程,新实施1500个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4%、技改投资增长15%。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强化跨省域、跨流域、涉安全、补短板等重大项目谋划,加快交通强市建设,力争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突破1100公里、4500公里;加快现代水网建设,促进水网与水电、航运等功能协同融合发展,推进藻渡、跳磴、向阳水库和渝西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农田水利、防洪避险等项目;提速建设两江燃机二期、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lng加工基地等项目,力争开工武隆银盘抽水蓄能项目,启动建设一批储煤基地,建成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提速建设润泽(西南)国际信息港等项目,新增一批大型智能计算中心,新建充电桩2万个。推动房地产投资回暖,深入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保交楼任务,开展“两久”项目处置攻坚行动,合理确定供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动态调整民间投资清单,加大民间投资增信支持和要素保障,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运营。增强招商引资质效,强化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招商,健全基于“产业图谱 产业地图”的项目生成招引机制,加强专班招商、驻外招商和产业链精准招商,统筹做好招商项目要素资源配置,实行重大项目提级管理、首报首谈,加强项目全周期全环节服务保障,引进一批链长链主企业和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提高招商项目落地转化率。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抓手,强化供需两端发力,丰富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持续激发消费潜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提振大宗消费,完善落实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消费促进政策,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激活房地产消费,调整个人住房房产税政策措施,优化公积金使用范围和方式,完善二手房交易等政策工具箱,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与装修装饰、家电销售、金融信贷等联动,更好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激发改善性住房群体、新就业群体、返乡群体等住房需求。扩大文旅消费,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抓住不夜重庆、研学露营、冰雪避暑、后巷经济等消费热点,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联动,用好便利过境停留、离境退税等政策,开发更多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出更多国货潮品、文创精品。挖潜农村消费,深入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加强乡镇电子商务、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开发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农文旅融合业态,丰富农村消费产品和服务。发展新型消费,深化“巴渝新消费”行动,统筹推进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建设,提档升级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一批品质消费地标和特色消费场景,壮大“四首”经济、楼宇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休闲消费等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