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维权力度。依法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多个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构建统一的投诉处理网络平台,归集消费投诉信息,利用消费“大数据”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投诉数据分析,实现消费智慧维权,优化消费者投诉流程,提高投诉处置实效。
强化社会共治。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鼓励行业组织开展以诚信自律为主要内容的行业信用建设,督促企业守法经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宣传诚信经营的正面典型。通过“智慧315”平台建立市场经营主体消费维权评价体系,曝光违法经营的不良商家和不法行为,发布消费维权红黑榜。同时强化对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创新法律援助方式,推动落实公益诉讼,进一步形成社会协同共建、携手共创的良好格局。
打造“满意消费长三角”。以依法公开的公示力度,引入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维权监督平台,线上联动,形成全方位的云共享消费维权平台。大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重点打造以湖㳇和西渚为代表的酒店、民宿消费示范区,深度挖掘典型,大力包装宣传,以点带面,整体提升质量。
专栏8:放心消费满意工程
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实施放心消费满意六大工程,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一是实行消费投诉信息全公示,提高信用监管效能;二是推广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释放经营者能动性;三是打造放心消费示范集群带,提升板块联动效应;四是开辟放心消费维权专栏,强化媒体监督引导;五是成立消费维权公益律师团,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六是建立百个消费维权服务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鼓励支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放心消费创建行动,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建设社会共治格局。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 “宜兴业”的创新创业生态
提高高质量知识产权的供给。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产业,着重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支持和鼓励。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战略发展部署,打造知识产权全方位、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密集型产业。加强传统创新与高新技术企业全产业链共同培育,鼓励优势产业成立知识产权联盟,激发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分层培育知识产权创新型产业,加强培育孵化“雏鹰企业”,鼓励扶持“瞪羚企业”,发掘支持“独角兽企业”。培育高质量专利、高质量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版权和高质量商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创造,提高核心技术专利的产出能力,提高运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综合创造能力。
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在宜兴市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加快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促成向宜兴市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科技项目和重要标准。支持企业创新国际化和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院所与宜兴市政府共建的技术转移分中心,支持本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专家开展技术合作且成效显著的项目。支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对促成向宜兴市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机构给予补助,支持企业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保护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格局。健全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诉调对接、在线调解工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快推进维权援助中心、运营服务平台、快维中心、产业联盟等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保护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着重整治群众和社会舆论关注度高、知识产权侵权多发的电商、展会、驰名商标、涉农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和区域,有效震慑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满意度。加大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奖励机制。推动企业产品出口或参加国际展会进行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建议。
专栏9:知识产权优势示范工程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推进计划”,围绕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争创“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抢抓无锡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机遇,构建要素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筹建“中国宜兴(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行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实施专利导航预警,重点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海外维权服务。到2025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以上。
四、保障措施
围绕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从组织协调、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支持、加大宣传等方面提出市场监管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合力推进实施
发挥市级层面的各委员会、领导小组的作用。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的实施。市质量发展委员会要继续加强对全市质量工作的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全市质量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督促检查本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市场监管、建设、发改、环保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市政府领导下,坚持市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市标准化联席会议、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等制度,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研究促进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推进长三角地区“一地六县”市场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市场监管体系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