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减排压力加大。“十三五”期间,广陵区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完成化学需氧量削减14.24%、氨氮削减16.44%、总氮削减9.27%、总磷削减9.76%。但随着减排工作深入推进,污染源结构发生变化,中小企业、移动源、农业源等排放占比增加,现有治理措施减排空间明显收窄,减排难度越来越大,污染减排更需要在调整产业机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源头治本措施上发力。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统筹把握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平衡的难度加大,推进污染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生态环境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城市污水管网不配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等问题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口较大,设施老化严重,运维水平有待提高。污水治理设施进水量不足、停运或运行不正常等问题,成为广陵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突出短板。建筑垃圾资源化建设进度滞后,垃圾处理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同时面临污染土壤修复、生产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新问题,环境风险形势仍然严峻。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存在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低等诸多问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及历史原因,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污水管网改造难度较大,已成为影响受纳水体环境治理的“短板”。因此,加强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区域人才流失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压力。“十三五”期间,广陵区人口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随着扬州进入“高铁时代”,促进了区域资源的交流共享,也将带来区域人才流失等新的问题,给广陵区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增强人才吸引效应带来了新的挑战。

  环保能力不能适应实际需求。乡镇基层环保力量薄弱。体制机制改革总体设计基本完成,而配套机制、能力建设、有效实践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

  第四节 “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广陵区环境保护工作既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从国内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对解决区域性、结构性、系统性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倒逼压力,也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根本保障。尤其受大面积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升治理能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从全省看,“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方面发展比较协调。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是人口密度高、资源缺乏、环境脆弱、国土空间承载负荷大的特殊省情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仍处于重要关口,“重化型”产业结构、“煤炭型”能源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尚未改变,环境容量较小,排污总量仍然较大,环境风险点仍然较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在全国排名靠后。总体上,我省还没有迈过环境高污染、高风险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从全市来看,“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带、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国省战略在扬州叠加融合,为扬州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协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坚实有力的经济基础为环保投入提供有效的动力,完备的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等收集处理系统,先进的环境监控网络,控源截污排水达标区、生态补偿等的有效实施与实践,以及新兴低碳产业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扬州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生态空间得到有效管控,河湖湿地保护成效显著,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开展森林生态保护工程,村庄环境面貌持续改观,为扬州未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奠定基础。然而,随着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基数的不断降低,继续维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的难度加大。

  从全区来看,“十三五”期间广陵区环境质量改善主要依靠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散煤、“散乱污”清理和强化监督等治标手段,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内生动力不足,环境治理行政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相对滞后,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不平衡、生态环境监管还存在短板、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复杂形势。“十四五”时期,广陵区聚焦“产业立区”,持续做大做强“开发园区、广陵新城、东南新城、明清古城、沿江乡镇”五大生产力板块。区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生态塑区”战略,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到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全方位塑造区域好环境,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契机,但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质量改善的压力仍然较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第二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生态塑区”发展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以保障环境安全、维护人体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以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绿色发展与标本兼治相协调,坚持法制管理与制度创新同步,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共治并举,统筹谋划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让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环境更宜居、人民更幸福,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建设先行区,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