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聚焦消费市场数字赋能,提升商贸“硬实力”
推进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支持新型消费的数据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普及和深化vr、认证、支付等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商圈5g网络全覆盖,实现人流、车流智能监控和引导。推广使用生物识别、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移动智能支付全覆盖。加强对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力度,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支持社区商业设施更新换代,鼓励邻里中心、小型超市、零售门店等引进刷脸支付等智慧化基础设施。推进智能快递柜、冰鲜快递柜进社区,解决物流“最后一百米”问题,完善加强社区小店、便民服务业态数字化改造。鼓励径山镇、鸬鸟镇、瓶窑镇等依托旅游资源,对餐饮、农家乐、民宿、特色商店等商贸设施进行数字化整合提升。支持景区引入vr、ar等数字化设备,推出体验旅游项目,建设游购文娱融合的消费集聚区。
打造高品质智慧商业街区。加强培育,围绕联创街沿线打造以新零售、轻奢时尚、文娱美食等为主的“联创•巢世代”高品质时尚特色街区,建设余杭商业新地标。应用5g技术、传感器等各类数字化设备,高品质建设闲林老街,打造“闲林印”古典与时尚特色街区,按照国潮与时尚相结合的思路,打造余杭特色街区的金名片、“商业 创业”的杭城微度假文化街区、城西文旅板块的标杆。探索以西溪印象城为核心,推动西溪湿地景区和五常大道沿线商业综合体以及各类餐饮、小吃、洗浴、文化、休闲娱乐等临街商业融合发展,打造业态融合、消费便利的消费集聚带。鼓励商贸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在亲橙里等商业街、综合体集聚发展。聚焦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支持各商圈、商业街区、综合体等优化业态和品牌,大力开展数字化建设,深度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一批智慧商店,完善智慧商务、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服务,打造几个特色鲜明的智慧商圈、智慧街区,形成一批“网红打卡点”。重点支持西部各镇整合提升现有老街、商业街,注重智慧化、数字化发展,突出特色,提升商业氛围,形成“一镇一街一特色”发展格局。
搭建智慧化供应链体系。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应用新技术,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现代供应链体系,从消费端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加大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抓手,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推动资源更优化配置。以菜鸟总部、智慧产业园等大项目为载体,鼓励有条件的零售商、经销商、品牌商、物流商等加强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提升,搭建智慧化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供需有效匹配。对接杭州市相关政策,按照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和统一标准体系、物流服务、采购管理、信息采集、系统平台等“四化五统一”要求,推动供应链平台与上游供应商、生产商等平台的无缝对接和智能管控,实现协同设计、敏捷制造、精准营销,开拓“定需生产 快速物流”模式,积极建设“快反供应链”,重塑供应链生态。借力数字化改革,支持构建数字化产品追溯体系,支持溯源二维码等应用,实现供应链全程产品质量可控。
完善消费大数据服务。发挥余杭区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结合数字化改革重点工作,推动商贸流通行业“云化”改造,加强政企合作,建设区级商贸大数据平台,做好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数据信息汇集。依托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商贸融合发展。鼓励政府部门、平台、企业间商贸数据资源共享和挖掘,加大整合力度,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交流共享机制。支持有实力的本地企业面向其他地区开展消费大数据技术支撑和服务输出,进一步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区”形象。
3.育主体强业态促活力,提升市场“软环境”
依托创业平台优势,引育优秀市场主体。利用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等平台优势,重点招引、打造一批电商创新孵化载体、新电商平台、新零售企业等。依托“重大平台 特色小镇 孵化器 众创空间”布局,招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头部电商企业,培育一批产品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好的新兴电商企业。积极开展商贸示范企业评选工作,每年评选出一批特色鲜明、业态新颖、影响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余杭新消费发展标杆。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支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体验店、首店、旗舰店落户余杭,探索在各大综合体设立市内免税店。加快挖掘、培育、保护商贸老字号,推动“老字号”品牌申报工作,新增一批老字号品牌,鼓励老字号企业进街区、进景区、进高铁、进地铁。
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激发业态创新活力。以《杭州市新零售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等为指引,鼓励天猫小店、盒马鲜生、菜鸟等典型新零售企业多点布局,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传播。着力推动新零售向线下餐饮、生活服务、文体健康等领域拓展。探索举办各类新消费业态融合发展论坛、交流大会,加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优化新消费业态发展环境,推动业态创新,打造新零售标杆区。深化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积极融入杭州市夜间经济发展“10 x”布局,注重夜间商业业态整合提升,鼓励西溪印象城、万达广场、西田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餐饮、娱乐等经营主体延长经营时间,举办夜间商业活动。重点培育新电商业态,推动新电商园区建设,引入mcn机构,强化新电商服务。继续完善电商产业支持政策,持续营造浓厚的产业氛围。以西部各镇特色文旅资源为依托,打造文旅综合体,发展民宿经济,促进文化、旅游、康养、消费融合发展。
落实省级谋划部署,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工程。发挥余杭区数字经济产业优势,进一步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工程,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将余杭经验向全市乃至全省推广。鼓励新零售企业向智慧生活领域渗透,推进跨种类、跨行业融合发展。推广“互联网 生活服务”新模式,带动生活服务行业全面数字化,构建智慧消费生态。推动家政行业数字化改革,深化家政场景应用,探索与省级平台数据对接,实现信息互联,推进家政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品牌化发展、职业化运作,发展网上家政、社区家政、智慧家政,探索建立企业、消费者、从业人员三方互评系统。大力支持线上医疗、线上旅游、线上娱乐等新模式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加大力度开发服务应用,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丰富消费活动载体,激发消费潜力。积极响应省、市消费促进活动要求,依托“浙里来消费”工程、“数智消费嘉年华”活动,组织谋划各类促消费活动。鼓励各类商家延时经营,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积极开展各类促销、商业演出等活动,发展“假日经济”。支持径山镇、鸬鸟镇、瓶窑镇等依托景区特色,推出趣味性、互动性强的庆典,鼓励各景区推出系列文旅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旅消费氛围。大力推广“云逛街”“云购物”等新兴消费形式,鼓励商家承接各类线上促销活动的溢出效应,应势推出系列线下促销,形成持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