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发明专利增长。优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注重发明和pct等高价值专利、发明专利零突破企业以及发明专利大户的奖补扶持;鼓励企业申报各类专利奖项,实现专利从数量布局转向质量取胜;鼓励企业收购海外优质专利,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推进中高端人才集聚。充分发挥宁波院士中心等引才平台的功能作用,深化落实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的政策体系。建立鄞州高端人才储备池,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深入实施“鄞州工匠”培育行动,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3.加强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加快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以“补链、强链、延链”为目标,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在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的技术短板,收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申报市级以上重大专项,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协同创新项目突破,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到2025年,力争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重达到100%全覆盖。

  专栏 14 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育行动

  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研究开发实力的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针对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开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到2025年,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或技术创新中心2家以上。

  企业研究院。支持企业研究院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着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研发战略性、标志性新产品,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研究院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到2025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究院10家以上。

  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建立院士专家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牵头建设院士工作站,借助院士高端智力资源,加快带动本地科技队伍的成长。到2025年,新增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5家。

  (二)创新平台造峰行动

  1.提升众创孵化平台育成能力。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通过合作共建、借梯搭建、联盟创建等方式,鼓励骨干企业、高校院所聚焦行业细分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互联网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创业平台。盘活双创资源,着眼资源联通、配置联动,统筹整合龙头企业、院士专家、高端人才、创新载体等双创资源,搭建创业孵化、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全链条内的加速融通和优化配置。发挥国家级孵化器的引领带动效应,引导龙头企业、高新企业创建产业链孵化器,畅通加速器与孵化器、产业园之间的对接渠道。到2025年,国家级双创平台达15家,全链条孵化载体数量达60个,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标志性区域。

  2.大力引进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立足“154”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推进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鄞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创新中心等存量研究院做大做强,加快联合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央企、名企共建一批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奥克斯、博格华纳等龙头企业瞄准专业领域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一体化推进的研究院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在城南智创大走廊布局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分院、研究分所等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功能定位分类采取企业、民办非企业、“事业 企业化”等管理体制,健全校、院、地、企各方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提高校地院地共建水平。到2025年,累计建成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以上。

  3.打造标杆型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瞄准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需求,主动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前瞻布局一批高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传统产业改革提升,谋划建设金童工业园和龙溪电子工业园,加快建设东外滩、中河、江湾、江山等产业社区,重点改造提升一批小微企业园,把小微企业园打造成人才创业园、科技孵化园、特色产业园,加快组建集全产业链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0家,成为全市产业创新服务集聚区。

  (三)区域协同创新行动

  1.打造长三角融合创新发展先行区。以上海为龙头,抢先对接和有效承接非核心功能疏解、创新要素外溢,努力成为长三角融合创新发展高地。聚焦科技产业深度协作,探索“资本 鄞州制造”“研发 鄞州孵化转化”机制,鼓励政企合作共建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和人才飞地,支持名校开办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人才园鄞州分园。深化人才双创联动,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引导企业借助上海等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科技力量,多渠道引进顶尖、特优、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多方式推进产学研合作、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探索“企院联合共建”模式,引导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在鄞州设立分院、分中心和实验室。深化共建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推进跨区域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科技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创新券互换互兑。突出区域科技创新互补性,加快融入杭甬双城记、甬舟一体化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到2025年,力争在长三角区域新增名校分园1家、人才科技飞地3家。

  2.推进“两廊”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时尚东外滩、潘火-中河都市产业社区、下应东南智慧城、东钱湖创智小镇、梅湖小镇、浙江创新中心建设,构建“空间、产业、政策、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甬江科创大走廊南部科技研发创新圈。扩容提质宁波国家高新区,研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软件产品,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进程。规划建设钱湖高科新城,共同推进宁波院士中心、宁波会议中心落成启用,建成顶尖智力集聚高地。迭代升级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城,发展技术贸易、区块链技术等商贸、金融服务,强化科技服务支撑。高标建设宁波南部青创中心和甬江人才创新中心,协同特色园区、创新功能单元、创业楼宇等地标节点,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

  3.强化全球科技精准合作。加强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探索建立国际创新合作目录,推动1-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智基地项目在鄞州落地。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对标产业链发展方向和技术产品替代,以海外并购、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形式与国外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承担重大创新项目。支持园区及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国外孵化 国内加速”“区内注册 海外经营”等离岸创新孵化模式,借助诺丁汉大学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加快海外孵化器、海外研发机构在全球网络布局。依托“17 1”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和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积极融入先进制造业全球创新链、供应链和现代服务业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标准打造国际区域性消费中心。到2025年,建设海外孵化器不少于1家,与区外团队协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比例超过5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