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施坚强智能电网提升行动

  加强网源协同规划,统筹区域内不同电源发展与电网承载能力。加快由“满足负荷增长”向“满足高品质用电”转变,聚焦配电网发展不平衡问题,落实“以可靠性为中心、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差异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等理念,着力提升城市供电保障能力、新能源接入消纳能力,全面服务慈溪市域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推进电网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宁波观中220千伏、宁波建塘220千伏、宁波掌南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配电网补强工程建设,构建绿色、智慧、高效的电网体系,实现供电可靠、电能优质、友好互动、运行经济的数智电网。重点完善中心区、工业园区等输配电网。积极推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构建网架坚强、容量充裕、调度灵活、经济合理、指标先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城市电网,有效支撑慈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栏3—1: 坚强智能电网提升工程

  “十四五”期间,220千伏容载比控制在1.6—1.9,110千伏容载比控制在1.8—1.9左右。规划建设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26项,其中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线路工程2项,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48万千伏安、线路长度89公里;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0座、扩建7座、整体改造2座、线路工程5项,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135.7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11.3公里。110千伏电网标准接线率达到70%。10千伏配网线路n—1通过率、标准化接线率均达到100%,b类供区变电站全停全转率,c类供区半停全转率达到100%,c类地区全停全转率达到70%以上。

  3.完善油气氢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天然气管网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积极谋划高中压干管互联互通工程,实现与余姚、杭州湾新区高中压管线互联互通。完善管道天然气输配系统,提高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和密度。优化布局天然气场站和高中调压站建设,加快建设华润lng应急调峰气化站、龙山lng 应急气化站及高中压调压站、附海lng 气化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管道燃气“村村通”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庙山村一期、范市新东村、横河大山村等“村村通”试点建设。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中压管网长度达到900公里,储气规模0.74万立方,全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气化率提高至30%以上。积极推进瓶装燃气系统建设,优化布局瓶装燃气储配站和供应站建设。加快推进加氢站布局,到2025年力争建成加氢站5座。推进加氢站布局与建设,发挥综合供能服务站集约优势,探索建成加氢/加油、加氢/充电等综合供能服务站发展模式。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审批流程,出台加氢站审批及监管地方管理办法。发挥集装管束短距离运输优势,积极推进氢气高压气态运输,满足用氢需求。

  4.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坚持车桩协同发展,合理优化布局充电基础设施。重点在公交、城/乡际客运等定点定线运行公共服务领域场站(停车场)配建充换电基础设施。鼓励在商业场所、文体场馆、办公园区等建筑物配建的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驻车换乘(p r)等公共停车场建设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推动建设部门在新建住宅小区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过程中,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充分利用高速服务区停车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推进城际快充网络的建设。鼓励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公共充电桩和随车配送自用充电桩应具备智能充电功能。到2025年建成公共领域充换电站70座以上,公共领域充电桩800个以上,自用充电桩4000个以上。

  5.加快发展集中供热

  提升重点工业园区供热能力,统筹推进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拓展区域产业发展空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热负荷需求较大的滨海开发区等重点区域,扩建现有热源点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扩建炉排炉工程三期项目,并适时争取原有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设施(已停用)进行改造,建设农林生物质发电机组,提升供热能力。加快推动龙山工业区、三北—范市片区热源点建设,保障区域用热需求。统筹龙山镇区域集中供热布局,优化整合供热资源,加快推进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尽早实现各类热源联网运行。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满足慈溪经济社会发展供热需求。优先利用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集中供热区域内淘汰燃煤锅炉,提高能效水平。

  (二)加快能源消费节能低碳转型

  1.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根据宁波市下达的能耗双控指标,按照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适当增加能耗总量控制弹性要求,紧扣单位gdp能耗降低17.5%的激励目标,综合考虑能源消费总量、能效水平、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等因素,合理分解落实到镇(街道)、重大用能平台、重点用能企业。优化能源指标配置,将能耗指标向优质产业项目、补链项目、民生项目倾斜,实施项目能耗准入制度,严格控制传统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四个一律 ”。创新能效管理,强化用能预算化管理,推行能效与能源配置挂钩,按照“标准地”要求,健全完善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能耗税收末位淘汰退出机制。强化新增用能控制,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对纺织、化工、化纤、印染等行业新增用能新改建项目能耗减量替代,新上工业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原则上不高于0.52吨标准煤/万元。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节能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加强信用管理,创新差别化用能政策,重点加强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高耗能项目的节能管理。到2025年,推动实施200个节能改造提升项目,腾出20万吨标煤的能耗。

  2.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围绕全省开展能效创新引领国家试点行动,落实重点领域节能提效目标、技术标准,全面实施“区域能评 产业能效技术标准”准入机制,加强高耗能行业管控,促进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用能领域低碳化、智能化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动数字工厂,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业能效。加强节能管理,严格落实节能审查、高耗能项目缓批限批、腾出用能空间等措施。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探索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建设,倡导绿色低碳节能建筑,适时推广适配型被动房建筑,倡导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在交通领域,加快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提高燃油品质标准,降低交通能耗水平。

  3.加快终端用能清洁低碳化

  积极推进居民生活、工业、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快推进城乡用能电气化,积极推进终端用能清洁低碳化转型。在工业领域,鼓励支持重点耗能行业,加大电加热、电加压和辅助电动力等技术应用,鼓励支持高电气化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和绿电交易,推动传统高耗能企业向“低碳排、高绿电、高效能、高附加值”转型。严控新增耗煤项目,禁止建设企业自备燃煤设施,进一步加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在建筑领域,以医院、学校、大型商超、机关单位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发展高效热泵系统、储能等技术,提升现有设备能效水平,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在交通领域,着力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优化油品提标升级,强化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结合氢产业发展,大力推广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在环保领域,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安装,提高环保领域绿电使用率,推动绿色能源在环保领域的广泛使用。在居民生活领域,扩大天然气利用,提高城乡居民天然气覆盖率。结合居民光伏发电设施积极推进家庭电气化,倡导“零排放”家庭生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