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就业。以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深化就业领域数字化改革,推动富民增收,推进共同富裕。健全市、县两级政府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研究建立就业工作综合考评体系。梳理和完善现有的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和失业保险政策措施,建立与财政、金融协调的就业政策联动机制和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对就业的影响评估机制,形成系统的、长效化的、城乡融合的就业政策体系。规范使用好就业补助资金,保障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到2025年,建立起城乡深度融合的促进就业体制机制。

  2.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落实自主创业税费优惠政策。推进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高质量建设,加强创业项目库、创业导师库、创业培训师库建设。大力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加大对初创企业的场地支持、设施提供、房租减免、住房优惠等政策扶持力度。举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业挑战赛,培育一批创业典型,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以上,扶持创业3000人以上。

  3.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匹配度高的就业岗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就业。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践)力度,强化困难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帮扶。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持证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实施分类精准帮扶,拓宽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统筹做好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

  4.全面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形成能准确统计、监测、分析和预警就业形势的工作体系。加强政府服务企业保障用工能力,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多方协作、互惠共赢”的人力资源供需长效机制。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消除城乡、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推动劳动者在就业地同等享受就业服务和政策,加强信息收集和共享,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效率。巩固深化劳务协作成果,持续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山海协作”和校企合作等,加大技能型务工人员引育力度,畅通市外务工人员来嘉就业通道。强化企业用工监测,切实做好企业稳定就业工作。“十四五”时期,力争市、县两级所有人力资源市场完成智能化改造。

  专栏3 促进就业创业项目

  01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实践)项目

  做好见习基地三个“一批”工作,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情况,“十四五”时期力争见习(实践)高校毕业生5000人。

  02 普、技工人力资源扩增项目

  到2025年,力争100家以上省外院校与我市达成合作,每年引进和培育技能型务工人员不少于1万人。

  (二)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抢抓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机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构建“塔尖高耸、塔身丰富、塔基稳固”的人才队伍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嘉兴打造成为海内外人才向往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1.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制度创新的核心环节,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深化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建设嘉兴人才码和云平台,构建综合集成、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打造“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系统集成”的数字人才工作系统。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善服务的人才工作者队伍。深化长三角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评价互认、人才资源共享、人才信息互通、人才活动联办。

  2.大力引育高端人才。建立全球化、常态化引才网络,加快构建“高精尖缺”人才吸纳平台,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精准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人才、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硬核人才、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及团队。把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红船杯”大赛等引才活动打造成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嘉兴特色的标志性引才品牌。支持建好建强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北理工长三角研究生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院地合作新样板。

  3.倾力打造“青创之城”。大力实施青年英才集聚行动,提升青年人才入选人才计划比例。深入实施“硕博倍增计划”、大学生“550”引才实施意见,布局百所高校人才合作站,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大幅度提高我市企业设站数量和授牌数量,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基地),持续开展“学子回嘉”“千企百校行”巡回引才、海外高层次人才云招聘等系列活动,广泛吸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内外青年人才来嘉兴创业创新。

  4.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品质,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高端化、规范化、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进程。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考核评估。举办论坛、竞赛、交流、培训等活动,加快引进一批全球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积极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完善异地劳务协作和余缺调剂机制,巩固脱贫攻坚、区域协作等方面成效。

  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工程技术领域职称自主评聘改革,扩大民营企业自主评聘试点范围,加强对改革放权后的自主评聘单位、社会化评价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自主评聘改革和工程技术领域社会化评价改革。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加强职业资格实施工作监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市杰出人才培养人员的管理考核,做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选的选拔培养工作。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6.加强技工院校发展。鼓励企业、个人直接投资兴办非营利性民办技工院校,支持嘉兴技师学院创建万人学校,积极推进嘉善筹建技师学院,实现技工院校县(市)全覆盖。强化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开展市级示范性专业建设。创新教师聘用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师资培训基地。加强统筹,落实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对开展社会化培训等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办院校,在国有净资产不减少的前提下,按培训完成量的一定比例核增绩效工资。深化“校企共同体”建设,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岗式培训,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由企校双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7.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时代嘉兴工匠培育工程,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六大行动,重点遴选培育一批以嘉兴首席工匠、嘉兴巧匠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工匠骨干队伍。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引进紧缺急需技能人才。依托单位、行业建设技能创新工作团队,致力于开展技术技能新标准研究,实现技术、技能、工艺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加大竞赛支持力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创建嘉兴市职业技能竞赛品牌。进一步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考核。以嘉兴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职工工资总额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建立健全以企业等级认定为主,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认定、技能竞赛选拔认定等为辅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大技能人才宣传力度,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