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集疏运一体化。积极争取义乌建设长三角中欧班列枢纽。开展中欧班列集结示范工程,推进长三角区域货源在义乌集结中转,将捷克站列入中欧班列境外枢纽(集散中心)。积极对接宁波、舟山、金华“四港”建设,推动苏溪国际枢纽港、义乌国际陆港与机场之间实现各类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积极谋划建设义亭铁路货运集散中心。构筑“四港”联动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浙江综合交通智慧云平台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接,横向协同义乌城市大脑、宁波舟山港、海关等信息系统,实现交通物流信息共用共享。顺应“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和综合保税区,积极对接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探索打造跨境电商、进口贸易和服务贸易平台。促进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赋能商贸物流通关、结汇、退税等,推动杭州、义乌与海外节点的互联互通,推动国际陆港与宁波疏运体系贯通一体,争取与宁波舟山港关务一体化。
发展“世界货地”口岸经济。持续优化陆港口岸服务,推动“海陆空多式联运”与“内外贸便利衔接”齐头并进,提升义乌“世界货地”流通周转的组织效率。进一步打造“无费无证”口岸,实现政府“零”收费,做强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进口肉类等指定口岸业务。发挥全球各地日用消费品在义乌集散的优势,依托综保区、国际邮件互换局、b保等口岸平台,积极发展保税研发、保税展贸、检测维修、融资租赁、转口贸易、国际结算等业务,培育壮大“口岸经济”。探索建设rcep国家地方特色商品进口展示体验交易中心和特色商品馆。加快建立适应二手车出口特点的检测、报关、仓储物流、金融信保等配套服务体系。
拓展外资招引渠道。梳理更新外资项目“四张清单”和外商投资项目信息库,着重将重大服务业作为外资招商方向。探索外资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与世界500强对接洽谈和引资,实现精准招商。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组织召开境内外招商推介活动、招商对接会等,吸引外商来义乌实地洽谈考察。
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创新。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重点,积极推进贸易方式、流通业态、商业模式、监管服务模式等创新,努力扩大试点受益面。继续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深化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现代服务业要素保障,完善现代服务业联动机制。积极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十大行动,以物流示范县综合改革创新试点为契机,对标德国杜伊斯堡港,推动省级智慧物流平台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中欧班列“一站式”服务平台等紧密对接,积极推动更多的物流园区提质增效试点和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试点创建,打造一批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物流企业。
专栏17:义乌物流示范县综合改革创新试点
围绕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总目标,突出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抓全球物流市场中心转移契机,聚焦制约物流降本增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构建降本增效的长效机制、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生态为支撑,加快完善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建立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智慧物流的“义乌模式”。通过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物流设施长效机制,推进数字化升级,打通“最后一公里”,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创新用地供应模式,打造成为国际商贸物流智慧枢纽,全国物流综合改革创新先行区,为全国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义乌样本。
力争到试点期结束,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群众办事事项基本实现“掌上办”;进一步巩固进出口货物便利化通关成效;加快推进智慧化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全流程智能化、标准化显著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推广智能投递设施,实现城市建成区智能快递柜占比达到 80%以上,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实现省级以上物流示范园区标准化托盘使用率 90%以上。
支持组建服务业产业联盟。支持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服务业产业联盟,鼓励相关企业将物流配送、采购分销、物业服务、教育培训及其他配套服务从生产环节中分离出来,新设独立的专业化服务公司,积极推进形成“分工专业化、市场规模化、服务外包化”的服务产业联盟形态,促进企业做强核心业务,提升专业化水平。
六、规划实施保障
(一)健全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决定全市服务业发展重大事项和政策,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健全服务业协调例会机制,定期召开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切实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用地保障。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服务业发展用地保障,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优先保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示范园、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争取通过省重点项目、省级试点、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建设等途径,积极争取新增土地指标。建立市场化、差别化供地制度,探索服务业用地弹性供应方式,积极推进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多种供地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加快要素流转。
强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引领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增加对人才培养、研发设计、技术引进、新兴服务业孵化器等方面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业特点的融资模式,发展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多元化的服务业资金渠道。鼓励各类投融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扩大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业务规模,优化服务业金融支撑环境。
加强人才支撑。进一步健全有利于服务业人才的“选引留用培”政策机制及工作体系,发挥人力资源产业支持义乌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支持义乌的高校、职业院校根据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设置。鼓励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健全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支持各类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创新要素参与分配。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引导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和加强人才生活保障,形成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三)完善统计监测
建立适应服务业发展要求的统计监测体系,健全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监测。健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完善服务业形势分析制度,强化服务业基础数据跟踪,定期公布服务业运行数据,及时开展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和动态监测预警工作。
附表 义乌市服务业“十四五”重点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