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规制定市“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依规制定《龙泉市“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适应全市群众体育运动特点的全民健身计划和目标。确保在“十四五”末,龙泉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到2.88㎡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继续增长;常规的群众性运动项目和组织达到全覆盖,逐步开展更多的时尚运动项目;在现有体育馆和运动场改建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扩建新的体育运动场馆设施,特别考虑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建设体育场馆。

  2.系统性打造城市“10分钟健身圈”。结合现代化县城、未来社区、美丽乡村、大花园瓯江绿道及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推进形式多样的集运动、休闲、旅游、康养等多功能融合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推动体育“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有效利用城市空置场所、高架桥下、公园绿地、废旧厂房等等可利用空间,改造提升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健身步道、健身中心。形成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空间,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融入城市绿道,形成健身环线,构建完善“10分钟健身圈”。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加快龙泉体育馆区块整体提升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体育场馆数字化建设。积极落实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提升体育场地设施便民功能,形成宜居、宜动的健康龙泉体育生态链,提高全民共享水平。

  3.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美丽乡村健身行、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扶持推广民间民俗优秀传统运动项目,营造全民参与运动健身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和推广龙舟、篮球、气排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大力推出足球等群众性比赛。依托龙泉千八线、龙泉溪及龙泉山、昴山、棋盘山、披云山、天平山等山水生态优势,以及环浙步道、瓯江绿道、龙泉三大水系及龙泉百余里古道等优势,将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打造和提升龙泉龙舟巡游、竞赛、舞龙表演等活动,积极组织各类健身项目,引入时尚运动休闲项目,丰富群众体育内容,开启全民健身新模式。建立健全群众性赛事活动的激励机制和办赛机制,主动承办浙江省生态运动会等省级以上适合我市群众体育发展的赛事,丰富群众体育内容。定期举办龙泉市运动会,推出市级全民篮球联赛。

  4.提升健身组织体系与科学健身水平。推动《龙泉市体育协会星级管理考评办法(暂行)》实施,压实压强体育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推动体育组织主动承接政府社会公众服务事项。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凝聚、协调和宣教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健身站建设,实现全市乡镇(街道)“1 5”体育组织全覆盖,完善体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升体育组织质量。加强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强“体医融合”,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切实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注重促进科学健身成果宣传,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推进国民体质测定和指导常态化,定期公布监测结果。积极提供高品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进“健康龙泉”发展。逐步加强和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的安全、科学健身、技术、赛事、组织等系列培训工作。在大型体育场馆、运动场地、游泳馆(池)、体育公园、各类学校运动场地科学配置除颤仪。

  (二)体教融合为机,实施竞技体育“育鹰引凤”工程

  1.构建竞技体育新型模式。动态把握龙泉青少年训练及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把握一般规律和项目特殊规律,综合评估青少年运动项目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既要向高点站位,站在全市视野,又要立足龙泉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发展篮球等优势项目;大力扶持发展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着力突破足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积极拓展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竞技体育项目发展。

  2.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体教融合”战略机遇,以体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竞训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优化业训布局,打造以市体育中心为骨干,以龙泉各类学校办体育、社会办体育为补充,逐步扩充和完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3.继续优化运动项目布局。根据“十四五”期间龙泉青少年运动训练目标,认真梳理全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基础,重新调整青少年训练和竞赛项目布局,突出和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运动员的保障工作,继续推动全市竞技体育工作的“一校一特色”。继续强化龙泉三中篮球、排球,江南小学网球等青少年“体教融合”成功范例,总结训练和竞赛经验,出台合作制度,完善相关措施,引导龙泉各级各类学校发掘和培育本校特色运动项目。

  4.合理完善科学竞赛系统。推进龙泉青少年竞赛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与省市竞技体育接轨的体育竞赛制度。对接总局、省局和丽水体育竞赛体系重大改革,与龙泉教育部门合作,在龙泉中小学校建立不同年龄阶段、层层衔接的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优先推出“篮球、足球”等试点联赛。推动体育和教育系统的赛事合作,支持教育、体育部门联合举办青少年赛事。结合龙泉产业特色,创新赛事组织形式,充实赛事项目库,谋划特色项目,在“十四五”末进入省体育大会项目库。

  5.健全“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加强与市教育局沟通,通过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力度,深化和落实“体教融合”“双减”相关政策,力争将龙泉各级学校体育竞训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队员选拔、训练组织、运动员输送、考核奖励等整体纳入学校考核内容,推动我市青少年训练及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6.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参赛。深刻认识和把握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备战训练参赛规律、运动队管理规律。加强备战省运会、市运会的阶段总结,强化备战组织管理和训练参赛的服务保障,从实战需要出发,科学训练,强化体能,全力打造为市争光的核心运动队伍。制定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的倒计时备战计划,按照时间节点编制程序化参赛方案。强化龙泉青少年运动队伍管理,细化过程管理,优化环节设置,切实提高备战工作效益,确保完成5块金牌的任务。

  (三)体旅融合为核,实施体育产业“品质提振”工程

  1.打造优质运动休闲体验项目。着力打造屏南越野小镇驿站,提供“餐饮住宿、路线指引、安全指导、救援保障”等服务;探索与庆元、景宁两县联合举行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跑赛事活动,拉动赛事经济;结合百山祖国家公园八大基地项目建设,不断融合要素,强化合作,持续打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的越野主题生态旅游型省级特色小镇。协调水利、环境、国土和住建等部门,打造龙泉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引进省级以上皮划艇、赛艇、龙舟等项目,引进赛事运作和水上休闲项目产业经营。以“东升小学”为基础,建设航海模型运动基地。推动“文旅”两结合走向“文旅体”三融合,探索在兰巨农业观光园规划增设“五饼二鱼智慧运动、gm5系列、魔鬼滑梯、积木攀岩、森林穿越、蹦床、镭射cs”等项目,开设“童子军训练营、森林穿越、森林魔网、滑鼠、卡丁车、移动射箭射击、水上穿越、飞盘射击、移动射箭、城堡狙击、山水四项、侠客帝国”等项目,为游客和民众提供更为优质的运动休闲体验产品及服务;利用住龙红色小镇、红军大道建设契机,开展红色旅游活动与赛事产品,结合当地漫游节、乌溪江水域资源,打造红色系列运动休闲产品,在住龙龙泉职工培训和研学基地周边适宜水域开展建设水上嘉年华项目;在屏南镇地畲自然村等适宜区域开展“越野车赛道、露营基地”观光体验项目论证工作,与屏南越野小镇项目相融合,将屏南镇村落散点进行产业串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