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管护,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水利工程管护质量和服务效果检查考核,建立物业管理市场主体征信体系,保障水利工程物业管理市场健康发展。
3、推行数字化管理
实现水利工程工情感知能力全覆盖,建立数字化管理流程。打造工情、水情、雨情自动感知体系,多维度、全要素掌握工程安全运行状况。建立数字化管理流程,以工程管理规程(标准)为基础,按工程类别、规模、工作事项建立数字化管理流程。
4、实施安全鉴定超期存量清零行动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对达到安全鉴定时间的水利工程及时进行安全鉴定。
3.2.4 加强河湖水域管理
持续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继续深化河湖长制,落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编制水域保护规划,科学划定河湖生态空间;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技术,充分动员基层和社会力量,动态管理全县水域。
1、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进一步完善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的“河长领衔、行政负责”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河长制模式,落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强化水域日常监管,将河湖长效管护和基层网格化治理相结合,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在地乡镇、街道安排专职人员开展巡查,发现河道水事违法案件及时制止、上报,饮用水源地、行洪干道等重要水域由县水利局会同公安局、综合执法局、丽水生态环境保护局云和分局等开展联合执法。
2、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水域监控
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对全县范围内水域进行全覆盖动态管理,实时监控全县水域面积的异常波动,防止或提前制止占用水域情况发生。
3、科学划定河湖生态空间
编制重要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水域保护规划修编,科学划分河湖岸线分区,进行分类管理,完善河湖空间管理制度,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护和水事行为监管。
3.2.5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
遵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机制、监管力度、监管频次、监管手段“四强化”原则,重点实施“天地一体化”监管手段提升,精准掌握辖区内生产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水土流失和违法行为。
1、规范水保方案审批
力争实现申报单位“跑零次”“不见面”即可办理。建立专家库,提高审批质量。强化水土保持方案的刚性约束,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2、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组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检查,积极开展“天地一体化”监管,充分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准确掌握辖区内生产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水土流失和违法行为,提高监管水平。组织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专项或动态检查。
3、做好验收报备核查
认真组织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现场核查,对于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防治目标未实现的,会同相关部门严肃查处,督促建设单位做好整改。
3.2.6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树立质量为导向的建设理念,从设计理念、技术标准、建设材料及资金投入等方面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注重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引领作用,带动水利应用科学研究和水利信息化,为加强工程管理、传承弘扬水文化创造基础条件;完善水利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参建各方质量意识。深化项目前期论证,重视水文、地勘等基础工作;深入剖析项目制约因素,加强部门间的前期协同;积极推广总承包、全过程咨询、代建制等新型建管模式;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监管;有序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加大工程建设中安全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清单,落实水利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开展重大水利工程文明标化工地创建。
3.2.7 加强水利科技支撑
围绕云和水利发展的重点环节,从“适度超前”的角度出发,开展三大专题研究为引领,创新工程带科研机制,为科学治水管水兴水提供水利科技支撑。
1、水文化品牌建设
系统谋划区域水文化品牌和水文化产品,推进“瓯江山水诗路”水文化带建设。
2、水旅融合机制研究
围绕丽水大花园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突破传统水利风景观光模式,基于旅游视角,将各类涉水资源转化为具有多元开发向导的特色旅游资源。围绕亲水体验、农田水利、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休闲养生、生态运动、水利科普等水旅资源开发导向,研究构建云和县水旅产品体系。
3、山区水利现代化研究
围绕山区水利高质量绿色发展,开展山区水利现代化研究,为全省山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示范。
3.2.8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与水利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充满活力的水利队伍。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大力培育服务基层水利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专业培训机制,提高支撑服务能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拓展基层水利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支撑能力。深化水利“三服务”,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水利干部和技术人才。树立担当实干导向,加强专业干部培养,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建设“忠诚干净强政治、担当作为兴水利”新时代水利队伍。
3.3 高水平创新水生态价值转换
坚持绿色发展,围绕生态资源禀赋,以加快培育水产业为着力点,以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健全水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为保障,构筑水利融合发展平台,活化生态资源价值,加快发展涉水工业,融合发展涉水旅游业与涉水生态农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为云和水利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3.3.1 开展涉水生态农业
依托云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渔资源特色化培育,在水库进行放养不投料养殖,形成品牌鱼产品,扩大市场占有。
3.3.2 开展涉水工业
1、激发水电发展内生动能
以发电公司为载体,采取运行费用承包、全年经营承包、按年发电量收入提成承包或老电站技改托管经营等方式,促进电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盘活水电资产,鼓励水电企业走向联合,推进水电资产联动,实现集约化发展。
2、发展高品质饮用水产业
充分利用云和湖的天然水优势,以点带面,深入挖掘我县优质水资源, 投入2亿元新建精品水厂2座,建设天然水生产供应链,开发一批面向中高端市场的饮用水,重点开发生产富含硒和氢氧离子等元素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及纯净水等;统筹区域良好的农林生物资源,深入推进面向美容、养老和医疗等特殊领域、母婴等特殊群体消费用水的研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