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7 推进中医“基层化”计划
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推广:全面深入发掘、整理疗效确切、群众欢迎,适合基层特别是农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方案,开展中医药基本理论和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解决居民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普及: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补偿和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开展健康干预及管理。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西学中”“护学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护士以每年10%的名额,参加市级及以上“西学中”“护学中”学习班。
3.实施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完善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单位为网络的中医药特色“治未病”体系。规范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强化“治未病”工作平台和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服务功能,开展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服务。加强“治未病”服务网络的网底建设,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区域、必要设备、工作人员配置,推动“治未病”服务进基层和社区。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规范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推进中医药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
(五)推进高品质健康缙云建设
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全健康缙云各项工作机制,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营造健康促进环境,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1.健全健康缙云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完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逐步实施公共政策、重大规划、重点项目健康影响评估。落实健康缙云建设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和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清单,推进健康缙云建设(行动)及健康缙云监测。完善健康缙云建设(行动)考核体系建设,加强政策理论培训及工作督查。组织健康发展指数监测评价,强化健康缙云考评应用。到2025年,健康浙江建设发展指数达到丽水市中上水平,健康浙江考核成绩居于全市前列。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组织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达90%以上。组织开展创建健康县城、健康乡镇、健康家庭活动,创建健康家庭4000户以上。推进国家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加大健康促进学校、医院、单位等场所建设工作力度,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达70%以上。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推动“厕所革命”和农村饮用水达标提质,全面普及农村无害化厕所,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持续推进开展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村建设。力争公共场所控烟纳入《缙云县文明促进条例》,加大控烟培训及宣传力度,深入推进青少年控烟工作。到2021年,无烟党政机关建成率达100%;到2025年,公共场所全面禁烟,15岁以上居民吸烟率降低到20%以内,建成国家健康促进县。
3.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完善各级健康教育网络,提升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职能,强化健康传播及健康干预工作能力。建设县级健康科普馆,提供生命科技、健康教育与健康体验服务。更新完善“两库两机制”,建立多渠道的传播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完善全媒体协同、线上线下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康科普工作机制,创新健康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科普。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人民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探索健康积分奖励制度,推广体医结合经验,促进体育运动与健康管理有机融合。建立健康素养监测队伍,规范开展辖区健康素养监测,定期组织数据分析、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到2025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以上。
4.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力度。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措施。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性病等传染病防治力度。强化禽流感、狂犬病及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源头治理。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组织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防控项目。推进规范化接种门诊和成人接种门诊建设,推动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宫颈癌疫苗等成人疫苗接种工作。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完善县六大慢性病(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防治办公条件,有效发挥机构指导作用。开展颈动脉b超、肺功能检查、首诊测血糖血压等慢性病筛查项目。加强精神疾病的监测与干预。到2025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3.8%,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60%,争创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专栏8 重点疾病防控计划
结核病防治项目:加大对学生、老年人、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的肺结核筛查力度,开展定期筛查,提高结核病发现率。规范社区管理,严格执行传染期隔离制度,强化耐药性监测。
艾滋病防控项目:综合提高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规范艾滋病感染者监测管理,加强高危人群筛查、监测、分类干预,提高检测咨询的可及性和随访服务的规范性。
中小学生近视防控项目:完善家庭、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教室采光、课桌椅常态化卫生学监测,不断改善教学用眼环境。开展近视眼预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建立用眼卫生习惯,全面有效落实眼保健操推广。开展中小学视力评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糖尿病防控:扩大糖尿病筛查,开展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筛查项目,落实35岁以上首诊免费测血糖制度。县级医院设立糖尿病专科门诊及专科病区。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开展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精准化非药物干预技术应用。推进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常态化团体干预活动。定期开展干预效果评估。
高血压病防控:完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基层高血压规范管理培训,提升家庭医生高血压随访管理能力。县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建立高血压社区技术管理团队,有效实施社区高血压营养、运动、心理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推进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常态化团体干预活动。
(六)构建健康养老养生服务
着力推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工作,拓宽“医养结合”新载体,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1.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强化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学科建设,规范老年病区设置。推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病区或床位,县级至少建设1个安宁疗护病区,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建设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的占比。加强老年病的筛查干预、健康指导。开展老年人营养、心理健康、口腔卫生保健及跌倒的预防和关怀服务,有序推进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
2.助推医养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推进“新建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开展院内医养健康服务,重点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及高龄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全面构建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借力专业养老机构,重点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及高龄老人,提供公寓式管理、精细化医疗和保姆式服务。加快建设康养基地、康养特色村,打造华东康养知名基地。整合康复医疗、民族医药、度假山庄、休闲民宿等资源,引入国内外高水平康养机构,加快康养服务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