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职普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基础作用,按照“稳普高、强职教”发展战略,落实相关规定,科学编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程互选、师资共享、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细化中职教育、高中教育、高职教育不同教育目标和教育路径,构建不同类型的人才筛选培养输送一体化机制。结合地方实际,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
3.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对接亳州产业发展需要,推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适应产业发展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打造具有亳州特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路径。推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引导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科专业体系,鼓励学校开展订单式、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职业院校联合重点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引导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亳州幼儿师范学校、蒙城建筑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亳州汽车工业学校等持续做好“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职业技能等级,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专栏三:品质导向,职业教育培优工程
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积极做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整改工作。加快亳州职教园区专项债申请,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期推进职教园区建设,解决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亳州工业学校、亳州机电信息工程学校等学校存在的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等不达标问题。
职业院校改扩建工程。完善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扩建实施力度,推进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项目、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改扩建项目、亳州职教园区项目、涡阳科技学校产教融合基地建设项目、利辛县城西片区机电科技学校(职教园)项目、利辛县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北校区项目建设。
中高职融合促进工程。加快中高职衔接,推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加强专业群对接,共建产教联合体,支持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中职学校设置分校或分院。
产教融合建设工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社会民生等领域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业学院建设,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和联盟。力争到2025年,创建省级b类职业学校5所,省级a类学校2所,市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个,组建市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6个,争创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实施“挂职锻炼”“特聘产业导师”等形式,提升教师“双师”素质,鼓励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到2025年,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校企“双栖型”教师、高校兼职教师等组成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省平均水平。
第四节 推进普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围绕“六一战略”目标要求,支持普通高等教育提质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组建特色产业学院,增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支持亳州学院办成皖北一流、全省知名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1.强化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
面向亳州和安徽发展需要,明确高校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完善学科管理制度,鼓励院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快校级一流学科建设,培育省级高峰学科,拓展学科增长点。加快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支持重点围绕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等学科建设优势专业集群。引导亳州学院加强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医学等特色学科建设,积极推进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建设,完善亳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服务支撑亳州市现代中医药、食品制造、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2.提高普通高等学校创新服务能力
围绕现代中药、白酒、文化旅游等产业优势,依托中药行业、古井集团等白酒行业,组建中药、食品等产业学院,探索人才培养、共性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一体化,强化“世界中医药之都”“华夏酒城”和“旅游强市”建设人才支撑。提高高校创新能力,支持亳州学院融入华佗中医药研究院建设及其他重点科研平台,加大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力度。依托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亳州教师创新培训、主导产业共性技术培训与提升体系。加大经费投入,推动高校与地方企业深度对接,依托高校建设“智库”。推动亳州学院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科研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服务产业需求能力。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亳州学院组建信息产业学院,加快培养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领域人才。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协调亳州学院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开设专业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政策、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支持亳州学院推行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和创业导师制,积极开展实践指导。支持高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规范和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大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及贴息政策。
专栏四:创新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
名校打造工程。加大高校智库建设力度,支持高校引进一批专家和高端人才。协同推动亳州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亳州学院适当扩大专业布点数量,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动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认证,大力支持亳州学院1-2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到2025年,建设校级一流学科3-5个,新增专业8-10个,建设优势专业集群2-3个,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8个,推动亳州学院建设成为区域影响力较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高校引育工程。积极引进知名高校与本市高校共建学校、专业,完成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建设和招生任务,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型高等院校。
亳文化育人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挥亳州文化育人功能,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品牌,支持亳州学院充分发挥亳文化研究中心作用,着力提高研究深度、广度,建设文化研究基地,从课程化、本土化、普及化三方面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第五节 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为主要目标,坚持夯实基础、满足需求、下沉服务,着力提升终身教育品质,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终身在学”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