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健全城乡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加大助餐配送餐工作力度,重点推动主城区、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及长江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增设社区助餐点(中央厨房)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面,对就餐的老年人群体,按照政府托底及其他社会老人分别给予份额补助。对运营达标的助配送餐服务单位,按照年助餐人数经考核后,依据等级分别给予补助1万元、3万元、5万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镇(区、街道)〕
5.开展居家环境适老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增设或改造养老服务...
1.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立市级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标准和支出主体,实行动态发布管理,逐步丰富发展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健全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制度,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现评估全覆盖,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享受福利待遇、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据,并实现评估数据共享共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面落实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补贴标准;推进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老年人福利补贴优化整合,做好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平战结合、联防联控”,聚焦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重大疾病防治等关键领域,建立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等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继续实施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市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及设施设备,提升流调溯源、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定标准保障疾控专业人员用编需求,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足额保障疾控体系基本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共同富裕新导向。以推进共同富裕的扎实举措和过硬成果,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是今后全省发展的重要导向。迈向共同富裕,如皋有基础有条件也理当率先作为。我市要围绕推动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通过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建立与面向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打...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科学确定筹资水平,明确各方缴费责任,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基金承受能力相匹配、与基本医疗保障需求相协调的筹资机制,确保医疗保障基金运行安全、稳健可持续、中长期平衡。
1.完善筹资调整分担机制。均衡个人、用人单位、政府三方筹资缴费责任。做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完善基本医保费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结构。健全参保登记与缴费、欠费与补缴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规...
“十四五”发展目标。优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到2022年,多渠道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人群覆盖面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力争到2025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全面提升居住品质,大力推行住宅装修成品化,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宜居住宅,到2025年新建住宅成品化率达80%。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建成城市“15分钟社区服务圈”“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稳步推进,街区加快整治,人居环境更加...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相城区对外开放格局更上一层楼。相城区外向型经济较发达,有望紧抓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发展机遇,利用好新型投资(新基建、公共消费型基础投资等)、新型消费(健康、教育等体验式消费及信息、环保和新能源等方面消费)、新型进出口(“一带一路”倡议等),主动对接总部、营销机构设在上海的日本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研发 技术/生产转化”,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国家级高铁枢纽建设,相城区迎来能级提升的大好时机。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获得电力”全面提升专项行动
全面推广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三零”服务(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户用电报装“三省”服务(省力、省时、省钱)等典型经验做法。着力压减办电时间,提高办电便利度,降低办电成本,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对10千伏及以下电力用户接网工程,依据电网规划和投资计划实行年度项目包核准模式,单个项目规模“免核准”;35千伏及以上电力用户接网工程,其接入系统设计方案满足内容和深度要求,经评审和报备后自动纳入相应电网规划,不再另行开展规划审批。
3...
1. 充分就业基本实现,但是高质量就业有待加强。“十三五”期间,昆山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充分就业基本实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昆山,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蓬勃发展,对加快推进优质人力资源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新生代劳动者就业观念发生改变,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趋势不断加深,劳动者对高质量就业的需求和高质量工作岗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凸显,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整体就业形势稳定。
...
到2025年,进一步稳固标准化发展基础,提升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布局的关键领域标准供给能力;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标准化工作格局;进一步创新标准化体制、机制,在标准化工作方面树标杆、创经验,力争成为全国标准化工作的示范区。
标准化发展基础日益稳固。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300项以上,制定一批先进团体标准,新增国内外标准化技术组织不少于1个。提高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推进长三角标准化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争取国际标准化交流合...
争取到2025年,太仓现代服务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0%以上,总量规模突破1000亿元,基本形成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构建“4 3”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集群,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
——产业总量规模明显提升。七大重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高能级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总量规模突破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总量达650亿元左右,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
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服务主体,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科技服务体系。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推动重大原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努力在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引领区。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工程和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工程”,加速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开展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力争形成一批国产化替代的原创成果。
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统筹国土空间布局。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前提,统筹安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规模,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主城区城市更新,优化环天镜湖、金仓湖片区功能形态。依法推进水污染严重地区、敏感区域、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退城入园、异地搬迁。加快推进6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城镇人口密集区现有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
围绕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河湖为统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充分研判“问题、症结、对策、落实”四个在哪里,结合吴江区“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确定“十四五”期间吴江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到2025年,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省考及以上断面所在8条重点河流水质全部优良、1个主要湖泊总磷明显改善,重要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持续恢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增强。具体为:
水环境方面:到2025年,吴江区太湖庙港、太湖北亭子港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
到“十四五”末,昆山制造业在县域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优质企业群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加速集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初步建成,临沪对台桥头堡优势进一步增强,以强链、固链、补链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具有昆山鲜明标识的产业“高原”,打造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高峰”,构建专业特色明显、承载能力强劲、创新驱动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以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推动“昆山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目标:在建材、冶金、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机制及精准帮扶方案,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辨识,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基础工作,推动中小微企业规范职业健康管理,逐步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行动内容:
1.以防治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性危害等为重点,深化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活动。
2.建设若干行业和地方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管理平台,推动各地区开展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专项技术援助示范建设活动。
...
到2025年,常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落实,节水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节水基础设施得到发展与完善,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节水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全社会节水减排意识显著提高,节水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具体的综合性指标包括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一般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非常规水源替代率等,形成常州市“十四五”节水规划指标体系。
到2035年,节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 发展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和管理,形成公办幼儿园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化集团化办园,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科学保教,积极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实施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覆盖率100%。以新一轮幼儿园主动发展项目研究为抓手,创设多层次研究平台,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助推幼儿园主动发展。大力建设普惠、安全托幼一体的托育服务体系,着力增加2-3岁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
2...
5. 建立标准化养老服务管理体系。鼓励国有公司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发挥各类优质养老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输出优质的机构运营管理经验,建立标准化的可复制的养老机构运营体系,打造一些可复制、强输出、快诊断、易接手的标准化专业运营团队,建树机构养老服务管理典范,帮助有需求的机构进行问题梳理、规范建设、管理输出、标准提升、上轨运营,着力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6. 建立标准化智慧养老院。整合各项信息和为老服务需求,通过智慧养老系统以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建立...
十四五期间,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到2025年建立起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相衔接的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区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更加顺畅,服务模式更加科学,服务能力更加适应,居民重点慢病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更加有效便捷,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省内优质水平。
——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人均期...
1.自然资源概况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以下简称“新北区”)隶属江苏省常州市,地处常州市北部,东邻江阴市,南接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西与扬中市、丹阳市接壤,北濒长江,全区总面积约508.9平方千米。境内河网密布,地形平坦,从南至北分为三大水系,共计21条骨干河道。新北区自然资源禀赋,岸线资源丰富,拥有常州市全部长江岸线25.8公里;具有较多的动植物资源,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中国特有种44种。在所有动物种类中,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物种1种;有江苏省重点...
高质量发展水平全省前列。严格落实“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现太湖一级保护区、中心城区(湖塘镇)内化工生产企业全部关停;完成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内19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助力9家企业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开展“互联网 ”智慧能源武进示范区项目,武进高新区建成全省首个省级智能用电示范园区;2019-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2019年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进展情况评估中,武进区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单中,武进区位列全省第...
1.全面提升住房建设品质。明确成品住房、装配式住房和绿色居住建筑发展重点及规模,倡导菜单式装修,利用大数据、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将起居、卫生、饮食、学习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空间一次合理设计并设置完成。
2.推动绿色节能住房建设。围绕“双碳”目标要求,大力推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绿色住宅,对达到高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予以补贴鼓励。在东部片区、南部新城、高铁商务区等区域实行“绿色住宅”工程试点。
3.积极推广装配式住房。鼓励房地...
1.总目标
到2025年,睢宁县建立起以地震预报监控、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体系为主体的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系统。争取地震监测能力明显进步,城乡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水平显著提高,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大幅增强,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改善,使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显著下降,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要求。
2.具体目标
健全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指挥部,明确防震减灾中的工作责任,形成统一领导、权责明确的灾害管理体制,形成信息共享、运转...
2020年5月,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全省第一批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县(市、区)名单:吴江、溧阳、溧水、海门、金湖、丰县、泰兴、睢宁、沛县、赣榆、姜堰。
城乡公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城市公交出行量488万人次,城乡班线出行量达到450万人次,镇村公交出行量35万人次,基本形成运行高效、换乘便捷、群众较为满意的出行服务系统。开通了校区专线,为农村学生上下学提供服务;开通公园旅游公交线路,提高旅游休闲的舒适度;开通13个镇级通勤专线,拓展“公交车带货”业务。城乡345辆公交车辆安装“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