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提高设施蔬菜效益
在白鹿原、安村镇、孟村镇、前卫镇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高标准冬棚等设施农业,引进硬果番茄、甘蓝、生菜、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推行物理生物绿色生产防控技术,开展高效设施栽培示范。鼓励电商直采直供,建设集分级、包装、冷藏、物流等多功能的农产品田头市场或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重点支持蔬菜综合扩能及净菜加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依托“院校 农技干部 村级农技员”三级技术人才,组建科技服务队,巡回指导蔬菜种植。
第四节 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
在九间房镇、葛牌镇、小寨镇发展党参、黄芩、五味子、天麻、苍术、猪苓等优势道地药材种植,采取“企业 基地 农户”合作模式扩大优势品种规模。支持中药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用gap标准规范生产,积极开展中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推广道地中药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配套建设中药材产地就近建设预选分级、包装配送、仓储等基础设施,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第五节 推进苗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面向全国市场,控制苗木花卉产业规模,提高苗木质效,做优设施花卉,以20万亩白皮松基地为主体,积极推广“蓝田白皮松”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形成集种植、包装、交易、冷链物流等全标准化、全产业链的现代产业集群,实现“种蓝田,卖全国”目标,打造西部苗木花卉的集散中心和“南苗北移、北苗南移”的驯化基地。
第四篇 统筹城乡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着力构筑“一核两带三点五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县城核心功能,加大重点镇建设力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第一章 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十四五”期间,充分依托蓝田现有发展基础,统筹推进产业布局与县域发展,形成“一核两带三点五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推进蓝田与大西安发展建设“同频共振”。
“一核引领”。即以县城为核心,提升产业承载、科技创新和城市品质,以灞河为主线,将城区向东向南拓展延伸,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宜居康养城市,打造县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两带串联”。即灞河产业带和环山路精品民宿示范带。灞河产业带,构建连接东川、西川,以高端制造、食品医药、商贸物流、健康养老为主的灞河产业带。环山路精品民宿示范带,东起玉山镇、西到汤峪镇,打造关中环线沿线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品民宿融合发展产业集群。
“三点支撑”。即建设华胥、汤峪、玉山三个县域副中心。华胥镇,构建绿色工业产业链中心,承接大西安和东南沿海家居产业转移;汤峪镇,以温泉开发为主题,打造休闲康养产业,实现山水生态价值;玉山镇,以红酒小镇为定位,发展集葡萄、红酒、民宿等一二三产业,推进农旅、商旅、文旅融合发展。
“五区协同”。西川工业发展区,涉及华胥、洩湖、三里镇3镇,依托县工业园、物流产业园、西北家具工业园区、电商产业园,打造大西安东部绿色产业高地。横岭现代农业区,涉及三官庙、厚镇和玉山、普化、三里镇、洩湖、华胥岭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岭区“变绿”“变富”。焦汤文旅康养区,以汤峪镇为中心,做强文旅康养产业,做大通航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推动焦汤一体化发展。白鹿原农旅融合区,涉及安村、孟村、前卫、小寨等4镇,突出“农业 旅游 文化”,发挥白鹿原影视城带动作用,培育壮大农产品生产、农业观光、文化传承、农耕体验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农旅融合水平。南山生态保护区,涉及汤峪、焦岱、小寨、辋川、葛牌、普化、九间房、玉山、蓝桥、灞源等10镇,严控生态红线,适当布局休闲旅游产业,构建大西安生态屏障。
图4-1总体布局图
第二章 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功能
有序拉大城市框架,推动高端要素向县域中心城区集聚。规划到2025年,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30万人。加大道路、供水、排水、公交、燃气等城市配套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强化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依托县域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引擎;依托西川工业基础,积极承接西安外溢产业,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整合秦岭文化、华胥文化、玉石文化资源,提高中心城区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魅力。合理安排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体系等重要设施。加快实施城中村雨污分流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提质增效,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专栏4-1 中心城区建设工程 |
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启动蓝田县蓝小路(白鹿原出入口—蓝田东出入口)、向阳路(长坪路至高速涵洞)道路照明工程,推进蓝田县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中心城区提质增效,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
第二节 推动城市更新
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兴城”的思路,以灞河为轴线,向东扩容,打造“一河两岸、水城一体”的山水生态新城。以完善城市生活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为重点,坚持重点有序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更新改造,稳步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更新、扩容、提质”的思路,实施县门街延伸段综合改造和城市会客厅建设,修编县城总体规划,严控街区风貌和楼宇色彩,提升城市风貌。推进县门街社区、向阳路社区、新民街社区等社区改造工程及蓝关街办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动城市管理向服务转变、治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型、资源配置向街道社区下沉。
专栏4-2 城市更新工程 |
城市住宅建设工程:加快山水华府、富惠鹿鸣湾、蓝田县四方国际小区、北城贡院建设项目、西北家具工业园生活配套区(白鹿汀洲)项目。 老旧社区改造及提升工程:有序推进蓝田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县门街东西贯通、建设城市会客厅(面粉厂、粮食局片区改造)、城东出入口改造(向阳大院小区改造,重点推进汤峪镇镇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玉山镇区立面提升项目、华胥镇镇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县城环卫一体化建设工程:加快县域环卫保洁、绿化、厕所、驿站、广场管护及配套设施建设。 三村连片开发城市更新工程:在三里镇杨岩村至苟家村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建设康养、教育、住宅、文化旅游项目等。 |
第三节 强化支撑带动
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打造汤峪国家级重点镇、玉山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华胥省级家居特色小镇。加快华胥、汤峪、玉山三镇空间规划布局研究,完善城镇公共设施配套体系,统筹市政、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镇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布局互补共赢、公共服务协作管理的发展新格局,提升蓝田三个增长极的支撑作用。
第四节 推进智慧蓝田建设
拓展“智慧 ”城市管理领域,建设蓝田县数据中心,构建集日常监管、公共服务、指挥调度、协调联动、考核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监管平台,提升数字化监督管理运行效能。率先在白鹿原影视城、县工业园、西北家具产业园区等县域重点区域布局5g基站,逐步实现5g信号全覆盖。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和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智慧秦岭、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数字城管”等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数字网络协同和区域覆盖,加速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有效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统筹推进智慧蓝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