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80元,比上年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7973元和41622元,分别增长6.3%和8.2%,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5.8%和7.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4元,增长14.0%。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879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53333元和31187元,分别增长8.5%和12.9%,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0%和12.3%。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0%,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0%和32.1%。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5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8.7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62.8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9.8辆。
全市设乡26个,镇92个,街道67个。居委会(含社区居委会)715个,村委会2951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387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193个、基金会109个。
全年全市参加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5.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5.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8.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05.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12.9万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3092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315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五大险种)支出总额765.1亿元。
年末全市在册低保对象10.40万人,其中城镇0.90万人,农村9.50万人,全年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城乡低保同标,提升至平均每人每月1110元。全市在运营养老机构床位21981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634人,新(改)建老年食堂371家,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家;全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40377对、离婚登记12897对;办理收养登记27件。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607.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4.3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3.2亿立方米。全年完成新造林面积2.05万亩,人工更新面积0.66万亩,森林抚育面积6.56万亩。
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区)4个,省级生态县(市、区)11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4家,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据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有153天,达到ⅱ级标准的有203天,全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7.5%。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7个,水质在ⅰ至ⅲ类的站位66个,比上年增加5个。市区有取水的两个饮用水源地(泽雅水库和赵山渡水库)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评价,年度达标率为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3.8分贝,比上年下降1.2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5.0分贝;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66.9分贝,比上年下降0.3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63.6分贝。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比上年增长6.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9%。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增长5.7%,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6%。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0.6%,能耗占比43.9%,占比降低0.1个百分点。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9起、死亡83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8.3%和7.8%。其中道路运输(含高速)发生事故39起、死亡37人,分别下降40%和31.5%。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4.货物进出口等数据来自温州海关。
5.实际使用外资采用商务部统计口径。
6.电信业务总量按2022年不变价计算。
7.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8.高新技术企业数为初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