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民 生 质 量 持 续 改 善 。 全 年 全 区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收 入 55506 元,比上年增长 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61797 元,增长 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155 元, 增长 6.6%。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0829 元,比上年下降 0.6%,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4138 元,下降 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6443 元,增长 3.3%。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打通 4 条未贯通道路,新增 1643 个公 共停车泊位,8 个位于老城区的停车场建成启用。全面完成 14 个山头公园整治,新建城市绿道 63.4 公里。年末全区建成区面 积 63.4 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41.6%,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 27.24 平方米。
社会保障 日益完善。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 77.69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55.63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5.23 万人,居民养老保险达到 38.38 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达到 71.99 万人,其中在职人员 60.51 万人,退休人员11.48 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88.18 万人。年末 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1.16 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资金支出 1.05 亿元;城乡特困供养人数 877 人,城乡特困 人员救助供养金支出 0.23 亿元。全区养老床位 5202 张,其中本 年新增养老床位 288 张。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创平台加速建设。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 1 家,总数 达到 3 家。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3 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 企业 42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1176 家,比上年增加 246 家。 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家,总数累计达到 30 家。
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初步统计,全区标准化评价 98 项成果, 获得省级科技奖励 32 项,技术合同成交额 81.47 亿元。2022 年 新增授权专利 16936 件,其中发明专利 3314 件, 比去年增长 39.07%,专利授权总量突破 9 万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 21 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 21所,新增公办学位 1.5 万个。年末全区共有各类高校 (含民办高 校) 21 所,其中普通高校 14 所。全年研究生招生 1.02 万人, 在校研究生 2.94 万人,毕业生 0.58 万人 (不含驻青科研院所研 究生) 。普通本专科招生 5.38 万人,在校生 16.2 万人,毕业生4.85 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0.53 万人,在校生 2.29 万人, 毕业生 0.72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 1.11 万人,在校生 2.66 万人, 毕业生 0.69 万人;初中招生 1.71 万人,在校生 5.12 万人,毕 业生 1.65 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2.54 万人,在校生 12.78 万人, 毕业生 1.66 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33 人,在校生 147 人,毕业 生 53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7.53 万人。
十一、卫生、文化和体育
医 疗 卫 生水 平 不 断 提 升 。 年 末 全 区 共有医 疗 卫 生 机构 1419 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 738 家, 民营医疗机构 681 家。各 类卫生技术人员 1.59 万人,其中执业 (助理) 医师 0.54 万人, 注册护士 0.9 万人。全区拥有医疗床位 1.24 万张,其中公立医 疗机构床位 0.9 万张, 民营医疗机构床位 0.34 万张。年末全区 共有医保住院 (含参照住院管理) 定点医疗机构 59 家,社区定 点医疗机构 171 家,定点护理机构 111 家,定点零售药店 968 家, 定点门诊 158 家。58 家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已开通省内及跨 省住院费用异地联网结算资质,开通率达到 100%,其中三级住 院定点医疗机构 6 家,二级住院定点医疗机构 11 家,一级住院 定点医疗机构 41 家。58 家住院定点医疗机构、75 家社区定点医 疗机构已开通省内及跨省普通门诊联网结算资质和省内门诊慢 特病联网结算资质。2 家三级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跨省门诊 慢特病联网结算资质。
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全年新建全民阅读设施 1 处。年末全区共有影剧院 28 家,文化馆 (站) 25 个,博物馆 30 个,公共图 书馆 25 个,国有文艺院团 1 个,广播电台 2 座、40 套节目,电 视台 2 座、17 套节目。全区共有档案馆 1 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建体育公园、笼式多功能运动场 等体育健身场所 9 处,更新新建健身路径 101 处。新区运动员在 第 25 届省运会上获得 39 枚金牌。年末全区共有业余体校 1 所, 学员 102 人。
十二、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能源供给更加绿色。全年能源生产量 1937.1 万吨标准煤, 比上年下降 3.1%。发电量 108.9 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 5.6%。 新能源发电量 15.1 亿千瓦时,下降 1.9%, 占全区发电总量的比 重为 13.9%,其中风力发电量下降 12.4%,垃圾焚烧发电量增长 15.5%,太阳能发电量增长 336.9%。
能源消费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 184.9 亿千瓦时,比上年 增长 7.2%。其中,工业用电量 128.5 亿千瓦时,增长 6.2%;服 务业用电量 34.0 亿千瓦时,增长 1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17.0 亿千瓦时,增长 12.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1215.2 万吨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 17.0%,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 4.8%,石油消费量下降 6.3%,天然气消费量下降 13.1%。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15 天, 占全年的 86.3%。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55.5 分贝,城区交 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68.5 分贝。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区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 (pm2.5)、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年均值分别为 27 和 49 微克/立方米, 比上年分别改善 3.6%和 10.9%。3 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60 起, 死亡 32 人,死亡人数比去年下降 3.0%。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率 0.0068,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