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科教、文卫和体育
全县接受幼儿教育的人数9612人,小学在校学生数1818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788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764人。2022年考入高等院校1195人,其中:本科530人,专科656人。
全年全县发明专利授权总量14件,比上年增加10件,全年发明专利拥有数33件,比上年增加3件。全县高技术产业企业22家,比上年增加2家。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263.1千册,全县共有4个体育场馆,建成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7个,建成10个文化站。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有县级公立医院3间,民营医院1间,乡镇卫生院10间;床位971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4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13人。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31‰,比上年提升0.41个千分点。2022年,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2022年,完成1238名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及1808名普通人群地贫筛查工作。
九、气候、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县水资源总量23.15亿立方米,全县年降雨量 1726.0 毫米,比上年增加 7.7%;全年最高气温 40.2℃,比上年高 1.6℃;最低气温-1.1℃,比上年高 2.3℃;年平均气温 20.6℃,比上年低 0.7℃。
全县森林资源总面积248.8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63.21万亩,活林木总蓄积量1619.92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77.81%,有127个林场,当年造林面积782.13公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13.2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8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6.28万人,乡村人口18.9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7.86%,其中女性12.75万人,占48.5%,65岁以上人口4.71万人,0至17岁人口5.68万人。分乡镇户籍人口计,太平镇6.54万人,马市镇4.17万人,顿岗镇2.6万人,城南镇2.25万人,沈所镇2.02万人,澄江镇1.78万人,罗坝镇2.21万人,深渡水乡0.76万人,司前镇1.71万人,隘子镇2.23万人。年内出生人口2147人,死亡人口19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90‰。
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4万人;全县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共9.54万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17.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万人。全县拥有敬老院9个,敬老院供养人数80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1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664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97人;城乡社区服务设施167个,其中农村社区服务设施143个;享受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数423人;全年办理结婚1079对、离婚395对。
全年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077.1元,增长4.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709.6元,增长2.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1238.9元,增长4.7%。
注: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为初步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6.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7.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
8.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