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城乡居民收入
2021年,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4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8元,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7483元,经营性收入4442元,财产性收入263元,转移性收入338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4元,增长7.7%,其中工资性收入21266元,经营性收入4667元,财产性收入2678元,转移性收入6493元。
八、交通、邮电业
2021年末,全区境内共有铁路74.65km(银太36.5公里、神延18公里、榆横工业园区20.15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4645.8公里,路网密度1.07公里/每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5公里,国道126.2公里(g307--35公里,g210--87公里,g242--4.2公里)、省道143公里(s106--110公里,s503--33公里)、县道353公里、乡道356公里、村道3582.6公里。目前,全区214个建制村100%通畅。
2021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收入2932.52万元,同比增长6.95%。邮路总条数18条,总长度2642公里,农村投递单程路线长290公里。移动电话用户234237户(移动、联通、电信三家总和),宽带用户67793户(移动、联通、电信三家总和)。
九、科技、教育、文化与卫生事业
2021年技术合同交易额2021万元。
教育方面:全区现有学校、幼儿园共计144所。其中中小学58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25所,小学教学点13所),幼儿园84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专任教师4143人,其中高级中学专任教师380人,高级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49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881人,小学专任教师1734人,幼儿园及学前班专任教师977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2人;在校学生53960人,其中高中生4267人,中职生1174人,初中生10079人,小学生25998人,幼儿园及学前班学生12304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38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8%,小学毛入学率106%,初中毛入学率160%。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03亿元,增长34.45%。
2021年,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2021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4个。其中医院16个(综合医院13个、中医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5个(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个、村卫生室225个、诊所医务室等26个);专业公共机构3个(疾控中心1个、妇保院1个、监督所1个)。全区共有床位1270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92人。
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2021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达82.2%。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09%。
十一、人口、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2021年末全区总户数113182户,年末户籍人口为384530人,其中男性人口202627人,占总人口的52.69%,女性人口181903人,占总人口的47.31%。当年出生人口2560人,出生率为6.7‰;死亡人口833人,死亡率为2.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73051人,占户籍人口的19.00%(公安户籍口径城镇化率)。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完善。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69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445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0219人。2021年有养老机构4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8个,床位数有1100张。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423户6997人,发放低保资金4055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939户4389人,发放保障资金4201万元。供养农村特困人员635户749人,发放特困资金69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26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0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以内。
注:
1、数据来源:本公报中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电通信数据来自区邮政局、区电信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区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区发科局;文化数据来自区文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就业数据来自区人社局;低保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环保数据来自区环保分局;节能减排数据来自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区城市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局;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医保数据来自区医保中心(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来自税务局);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来自区政法委;造林面积数据来自区林业局。
2、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榆林市横山区2021年统计年鉴》为准。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