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社会保险分别为13.66万人、26.53万人、202.73万人、19.4万人、12.08万人和19.4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0.11万人。城镇职工离退休人员11.1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3.7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7.1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98亿元。集体劳动合同签订率87.3%。年末全市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2万户、4.48 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2.62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07万户、26.15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7.05亿元。农村临时救助34.15万人次。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重点实验室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全年登记市级科技成果171项,其中,基础理论7项,应用技术类成果134项,软科学30项。专利授权量112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7件。共签订技术合同60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4.26亿元。
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7万人,在校生2.55万人,毕业生0.45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55万人,在校生7.93万人,毕业生2.65万人。初中招生4.24万人,在校生12.17万人,毕业生4.4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09万人,在校生25.87万人,毕业生4.27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19人,在校生8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7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6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5.7%。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7个,其中国有7个,民营22个。文化
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公共图书馆8个,各类藏书92万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51%和99.5%,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2892.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旅游收入167.51亿元,增长17.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900人次。其中接待外国游客528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372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36个,其中医院110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57个,中医医院21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专科医院3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9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3个,卫生院136个,村卫生室250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205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814人,注册护士954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408张,其中医院15057 张,卫生院2935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地5896块,体育场地面积396.3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3平方米。全民健身点265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约151万人。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8枚、银牌30枚、铜牌43枚。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总用水量3.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69%。其中生活用水量1.01亿立方米,增长7.45%;工业用水量0.27亿立方米,下降10%;农业用水量2.34亿立方米,下降13.33%;生态用水量0.08亿立方米,增长14.29%。
全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占监测总天数的94.5%。剔除沙尘天气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3.47,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渭河葡萄园国控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ⅲ类。城市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国控、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考核要求。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88.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6%。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11.1℃。年日照小时数1886小时。年降水量516.2毫米。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
全市共有地震台站(点)142个。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6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136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1起,比上年下降6.8%;死亡41 人,下降18%;受伤25人,增长25%;直接经济损失0.024亿元,下降50.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55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人,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6.7人,增长12.98%。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天水经济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物价和居民收入消费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天水调查队,养老保险、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劳务输转数据来自天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天水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天水市民政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天水市财政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天水市交通运输局,车辆保有量数据来自天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信数据来自天水市工信局,邮政数据来自天水市邮政管理局,气象数据来自天水市气象局,专利数据来自天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地震数据来自天水市地震局,文化、广电和旅游数据来自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天水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天水市银保监局,教育数据来自天水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天水市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天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天水市体育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天水市应急管理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天水市水务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天水市生态环境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天水市商务局,棚户区数据来自天水市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