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城市建设
年末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长度62.93公里,路灯5061盏;城区供热管网9.1公里,供热面积33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用气总户数9.4万户,燃气普及率98.5%;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平方米。
十二、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43天,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66.6%。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85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均值47微克/立方米。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260吨、10吨、50吨。辖区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目标,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土壤环境安全可控。
全年平均气温11.6~15.4℃,较常年偏高0.5℃~1.3℃。年极端最高气温:川塬区39.3~43.1℃,西部山区38.7~40.9℃;极端最低气温:川塬区-11.4~-6.6℃,西部山区-12.0~-8.8℃。全年总降水量为444.5~771.4mm。
全年用水量10493.04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2322.9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018.74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6874.04万立方米,人工生态补水量277.32万立方米。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47公顷,飞播造林2333公顷,森林抚育400公顷。林业生产总产值突破17亿元,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接近810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亿元,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日趋完善。全区林业经济工作以生态富民为目标,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干杂果经济林、特色苗木花卉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四大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绿色陈仓建设继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全年全区耕地面积29614.65公顷,林地面积为135568.06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起,受伤4人,均为一般性道路交通事故,未发生较大以上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2.5%和100%,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统称为gdp。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期内城乡居民家庭成员人均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体现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变化情况。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居民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注释:
1.本资料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统一修订,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修订数据。
3.此公报数据若与上年公报数据有不衔接之处,系按2021年统计年报最终核准数据或普查相关资料调整。
数据来源:本公报外贸数据来自区商务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来自陈仓邮政分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广电网络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陈仓支行;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区工信局;文化、旅游、文物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计局;两项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陈仓调查队;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区医保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住建局、区城市管理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陈仓生态环境分局;气象数据来自区气象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区水利局;林业、森林旅游等数据来自区林业局;耕地数据来自陈仓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