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0.29亿人次,比上年下降57.8%;国内旅游收入148.3亿元,下降75%。旅游人均花费506元,比上年减少349元。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59个,其中,医院118个,卫生院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22个。卫生技术人员4.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8万人,注册护士2.2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737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70人。乡镇卫生院60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1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49万张,其中医院2.98万张、卫生院拥有床位0.10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613.87万人次,出院人数69.72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9625个,体育场地面积878.2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平方米。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总用水量10.9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81亿立方米,下降18.22%;工业用水量1.47亿立方米,下降9.26%;农业用水量4.94亿立方米,下降10%;生态用水量2.03亿立方米,增长12.88%。人均用水量247立方米,增长1.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52.8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17%。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1389.6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31%。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2.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市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2℃,比上年偏高0.6℃。年日照2238.2小时,比上年偏多252.3小时。年降水量260.3毫米,比上年增加13.5毫米。全市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
全市地震台站(点)134个。全年未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9.04万亩;农作物成灾面积61.39万亩。全年发生各类地质灾害9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2万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8起,比上年下降4.83%。死亡100人,下降8.26%;受伤98人,下降3.92%。直接经济损失4189.38万元,下降2.88%。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2人,百万吨死亡率0.366;全市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64人,增长0.001%。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兰州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农业生产数据增长速度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17年数据为基数计算。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数据均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6.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格计算。
7.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
8.年末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等指标较之前年份调整统计口径,以省通信管理局提供数据为准。
9.卫生健康数据为2022年报初步数据。
10.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物价、粮食产量、畜牧业、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兰州市财政局;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自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外贸数据来自兰州市商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有限公司;邮政数据来自兰州市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甘肃省通信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旅游数据、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保险、证券数据来自兰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兰州市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兰州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兰州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卫生数据来自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兰州市体育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兰州市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兰州市应急管理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地质公园数据来自兰州市林业局;地质灾害数据来自兰州市自然资源局;气象数据来自兰州市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兰州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