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六安市叶集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叶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是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五年,是我们坚持绿色振兴、奋力赶超发展的五年,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全力改善民生的五年,是我们深化自我革命、打造过硬铁军的五年。全区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开启建设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战。累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38.3亿元,实施项目919个,选派153名干部驻村扶贫,安排68个区直单位、97家企业、230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76个村(社区)和所有贫困户。历经五年奋战,9716户24708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19个贫困村高质量出列,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2万元;农村“双基”水平显著提升,公交车、自来水、6.5米水泥路、4g网络等实现村村通,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图书室和群众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区域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叶集区在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综合实力快速跃升。紧抓设区机遇,积极释放体制红利,全力克服新冠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亿元,是2016年的1.5倍,年均增长7.8%;财政收入9.3亿元,是201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是201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8%;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5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万元、1.6万元,分别是2016年的1.5倍、1.6倍,年均增长8.6%、10.4%。三次产业结构由20:45:35优化为16:38:46。

  五年来,我们厚植优势、赋能提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业总产值达23亿元,年均增长4%。启动建设史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江淮果岭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10.6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大团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4亿元,亿元企业突破25家。传统板材加工加快向家居制造转型,中部家居产业园、绿色板材园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乐晨木业、科凡智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成功获批六安市唯一的化工园区,为改变叶集“一木独大”产业格局、实现“百年家居、千亿化工”双轮驱动奠定基础。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速构建。三产增加值达36亿元,年均增长13.8%。颐高华东林木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金太阳建材大市场(三期)、贝业智慧物流园等建成运营,皖西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提升。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培育电商主体280余家,累计线上交易额8.9亿元,农产品上行额6.5亿元,培育省级电商示范村2个。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集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城乡发展格局。推进7平方公里东部文教新城建设,未名路、花园路、香樟大道等2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城市框架扩大2倍以上。加快城市更新改造,累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1.6万户,征迁房屋面积33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9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00户,拆除违章建筑45万平方米,南海嘉苑、未名湖畔、广场东苑等安置小区交付使用,中央城、金叶学府、书香雅苑等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城市形象脱胎换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城乡道路770公里、停车场6处、给排水管网78.2公里、供气供热管道157公里、电网1726公里,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和承载力大幅提升。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精心打造特色集镇,三元镇、姚李镇分别荣获“安徽美丽宜居百强乡镇”“安徽美食文化名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0个。

  五年来,我们科学施策、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央及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有效,河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城区烟花爆竹全面禁放,开发区实现集中供热,企业退城入园达70家,农村秸秆禁烧始终保持“零火点”,空气优良率较2016年提高34个百分点。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主城区、开发区和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域覆盖,史河采砂乱象得到根治,史河、汲河等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城区二道河、沿岗河、西小河治理工程顺利完成,未名湖公园、香樟森林公园、明强公园相继建成,往日的黑臭水体成为今天的生态绿廊。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创建国家森林示范乡村1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村庄31个。

  五年来,我们聚焦关键、重点突破,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完成水管体制、国有林场、供销系统、粮食企业、砂石管理等改革,多年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进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改革、开发区和公立医院社会化用人改革,有效解决社会治安、企业服务、公共卫生力量不足问题。深化集体产权制度等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覆盖87%以上的行政村,“田长制”“路长制”全面建立。深化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扎实推进, “妈妈式”涉企服务深入人心,原区城投公司转型改制为皖西国投集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成运行。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省级智能工厂、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数字化车间各1家,企业研发投入较2016年增长10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5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