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7日在吉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段恩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力以赴打好“七大战役”,“四区融合、大美吉水”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一年,我们踔厉奋发、克难而进。成功应对两轮疫情冲击,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守护起57万吉水人民生命健康;圆满承办全市旅发大会,用“困难共担、荣誉共创、合力共为”赢来吉水文旅发展“高光时刻”;创新开展“双战”扛旗争先,“点将”赛场勇夺“双第一”,数字声光产业“回归吉水、二次创业”成为年度最强音。这一年,我们砥砺前行、跨越赶超。成功稳住经济基本盘,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13亿元、增长5.4%,总量全省排名前进一位,综合考核全市排名前进两位。这一年,我们团结奋斗,再创佳绩。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第七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入选省部共建绿色农产品标杆县,财政管理绩效受到财政部通报表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项目大会战,在扩大内需中稳定增长。落实“双赛制”“两不停”要求,推行“三一一全”“季度红黑榜”等措施,g105国道东改顺利通车,妇幼保健院、客运中心等重点项目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14.92亿元,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19.93亿元,均为历年之最。建立一期规模8.5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扶持资金、供应链资金、工业发展引导基金,帮助景旺电子、生力源玻璃等企业实现“老树发新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1个,总投资达418.3亿元,其中“5020”项目9个,实现百亿项目零的突破。实施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百城百夜”消费季、啤酒龙虾美食节等促销活动成效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7亿元,增长5.9%。
(二)聚力产业大跨越,在调优结构中转型升级。工业经济逆势上扬。聚焦“1 4”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山旭电子、至和特种导体等22个重大工业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8.9亿元、增长9.4%;平台基础继续夯实,完成土地征收552亩、土地平整412亩、新增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化工集中区以d级高分通过省级终期评估,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亿元,增长8.9%。现代农业富民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返贫监测和“三类人员”帮扶,9582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生产面积突破129万亩,总产量10.1亿斤;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完成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井冈蜜柚2300亩、稻渔综合种养2800亩、鹅鸭鸽170万羽,带动种养殖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水南镇(腐竹)入选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文旅产业更具活力。成功申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精心打造、市场化运营杨万里诗画小镇、田园谷香等一批有震撼力和带动力的景区景点,桃花岛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g16潮流街获评全市高品质夜市经济示范街区,坝溪阳光沙滩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县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1.9%和23.7%。
(三)聚力改革大攻坚,在创新引领中激发活力。改革强劲有力。聚焦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积极抢占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基础赛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75.12亿元、增长15.7%;抓好中央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全年兑现、发放各类惠企纾困政策资金9.45亿元,营商环境企业评价和综合评价排位从上年的全省84位、48位跃升到全省第7位、15位;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四减一优”专项行动,再优化行政许可事项248项;稳步推进吉湖集团市场化改革,企业有效资产规模达140亿元,完成融资35亿元。开放量稳质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完成出口总量33.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省外项目资金66.28亿元,分别增长27.6%、14.7%和9.6%。创新活力奔涌。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3.46亿元,全社会r&d投入强度提升到1.78%。
(四)聚力环境大提升,在绿色发展中厚植优势。城市环境持续提升。扎实推进新一轮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年进水cod平均浓度、污水集中收集率分别提升了45.4%、114.8%;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15条城市主次干道、4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15台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吉阳菜市场、吉阳大桥临时菜市场投入使用,新增停车位2000余个,新建和修复消防栓465个。乡村环境持续改善。精心打造143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创建6000户美丽庭院,完成户厕整改11016户;有序推进“两水共治”,14个乡镇所在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年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切实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7656亩,露天矿山国土复绿223亩,完成绿化造林5.4万亩、森林抚育3.1万亩、松材线虫病除治2.9万亩;有序推进gep核算试点,积极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3个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纳入省规划库,总装机容量218万千瓦,位居全市第二。
(五)聚力民生大改善,在践行宗旨中增进福祉。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新增城镇就业4158人、农村转移劳动力656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4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和6.5%。社保、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保障更加夯实,筹集资金近亿元,帮助20家困难企业933名职工解决养老保险欠费问题;3所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园位48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降至1.13%;双村等4所新建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新增床位214个;建成互助养老之家21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3.8%;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增托位1299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整治有力有效,校园安防相关做法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稳步化解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隐患,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深化平安吉水、法治吉水建设,常态长效开展扫黑除恶,网络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