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将医疗机构执行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科室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和合理用药。结合医共体建设,允许基层卫生机构适度配备与其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非基本药物,保证城乡居民的用药需要。完善与集中带量采购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医药采购的主导模式。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信息监测机制、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对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异常变动的分析预警应对能力。实行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保障医疗机构临床基本用药需求。在医疗机构重点开展心血管病药品、抗肿瘤药品和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
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完善“管办”分开的行政监管制度,推动卫生行政部门与卫生机构由行政隶属关系向行政监管关系转变。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相对独立的行业监管制度。健全卫生机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卫生机构内部监管制度。全面推进卫生机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构建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健全能力共建、信息共享、相互衔接、协同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推进综合监管绩效评价、督察追责相关制度,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要素准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 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推进全领域全过程监管、推进“智能监管”。
(六)强化健康支撑保障体系
坚持科技兴卫、人才强卫、依法治卫、文化润卫,扎实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进步、队伍建设、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升本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
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建立党委主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明确医务人员道德行为规范,健全处理道德性问题的正规机制,规范约束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价值理念,引导医务人员践行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树立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行业风范。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服务窗口、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岗、职业道德模范、医德标兵等创建活动,丰富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完善先进医务工作者评选办法,健全先进医务工作者评选机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社会监督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强化医患沟通交流,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扭转政府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硬件”建设倾向,把人才队伍作为最重要卫生建设项目,大幅增加专项建设经费。推进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其选人用人自主权,推行科学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试行)》及其他相关人才政策,引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大各类紧缺卫生人才供给。实施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引育工程,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临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突出服务质量、数量要求,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办法。允许医疗机构和卫生人才凭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鼓励对医共体负责人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实施年薪制。落实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的各项倾斜政策。健全村医退养制度,落实村医养老保障。
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卫生健康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全面组织开展本系统“八五”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教育方式,加强宪法、民法典、卫生健康领域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依法依规开展卫生健康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医疗保障、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联动执法,依法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等涉医违法行为。
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构建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采用系统平台 app 终端硬件的模式,为各类人群提供“一键式”预约挂号、视频问诊、健康咨询、急救需求、健康档案查询和家庭医生签约等线上服务。普及应用居民健康码,完善和丰富码载功能,一码多用,满足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便民惠民需求。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逐步转变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基层医疗 ai 专家”的新型基层诊疗模式。建设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一体化平台,支撑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快速响应,为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扑灭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服务。建设一个网络畅通、应用全面、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系统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全面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卫生管理现代化、安全保障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