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是推动首都北京新“一翼”建设取得新进展、再出新成果的重要一年,是保持“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良好态势,推动副中心建设积厚成势、加速实现跃升的拼搏奋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
在全区上下铆足干劲、奋勇争先、全力以赴回答“二十年之问”,推动副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关键节点,区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通州区委关于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 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通州区委关于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 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的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工作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抓手。
走好“样板”之路,需要我们对标《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强信心、重落实。《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为打造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样板”、如何打造“城市发展样板”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明确的要求和更加精准的路径。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咬定目标不动摇、紧盯任务不放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树牢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和底线思维,按照《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有力落地见效,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从点状突破向全面拓展深化。
走好“样板”之路,需要我们瞄准“11311”工作体系促转型、求跨越。当前副中心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逆水行舟的奋发竞进阶段。区委立足副中心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确定了“11311”科学工作体系。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拓宽思路视野、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以“二十年之问”为目标,以党建为统领,以高水平城市建设、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效能社会治理“三驾马车”并进为重点,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追求,建成增减相适、协同共进,经济活跃、质量卓越,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低碳、和谐共生,产城一体、城乡协调,共建共治、乐活乐享的城市发展样板。
走好“样板”之路,需要我们深化主题教育、“三大三强”活动成果优作风、提质效。“三大三强”活动与主题教育接续开展、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全区党员干部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我们要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坚持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落实落细。攻坚克难,敢于创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更加善于用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破解难题,推动形成更多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创新经验。提升标准,务求实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快的工作节奏、更优的工作质量,努力交出副中心建设优异答卷。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市委历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副中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区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回答好“二十年之问”为总目标,以“11311”工作体系为主抓手,狠抓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着力处理好与雄安新区、与中心城区、与北三县等周边地区“三个关系”,紧盯提升综合承载力、经济内生动力和城市吸引力“三个着眼点”聚势发力,强化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作风建设“三个保障”,在打造城市发展样板的新征程上推动各项工作全面上台阶,为答好“二十年之问”跑好第一棒。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能耗强度、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实现这些任务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实施副中心控规为引领,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围绕重大项目、重要领域、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全局统筹,加快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水平的城市建设现实画卷。
高质高效筑牢城市框架。深入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23年—2025年)》96项任务,扎实推进区级重点任务清单落实落地,编制城市建设实施导则体系,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非建设空间规划及镇村实施指引(2021年—2035年)》落地实施。加快运河商务区重点组团建设,力争累计完工5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二期谋划研究。实现文化旅游区“湾里”项目全部完工、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和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主体结构完工,力促海昌海洋公园、城市运动中心等项目落地开工。延伸发展ip设计、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文旅产业链条,推动北部产业带规划建设,最大限度释放环球主题公园溢出效应。确保六环高线公园、地铁6号线南延、轨道交通101线等顺利实施,打造“轨道 土地”示范样板项目。推动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完工并向公众开放、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东六环入地改造具备通车条件。
有序有效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做好行政办公区服务保障,确保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六合村住房项目、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创意园220千伏变电站等投入使用,加快建设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首儿所通州院区、市疾控中心,推进行政办公区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工程建设。与雄安新区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加强交流对接、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探索产业承接、投融资机制、土地管控等方面的创新政策和改革试点。积极承接一批央企二三级公司落户。确保北投大厦竣工投用、首旅集团总部大厦主体结构完工,加快建设华夏银行总部大厦,扎实做好第二批市属国企搬迁服务。持续优化“四区结对”机制,加快承接中心城区优质溢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