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活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业,出台支持物流企业整合发展政策措施,实施东兴冷链物流、内蒙古公铁物流等重点项目,打造一批近零碳5g智能现代物流园区和智能低碳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支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多式联运等模式发展,壮大专业物流、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全年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强政金企合作,支持蒙商银行规范健康发展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各类金融机构立足包头高质量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行移动支付,积极发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和数字银行、网络证券、线上保险等新业务。推动内蒙古金融租赁公司获批、天和磁材挂牌上市,加快英思特磁材、北辰饲料等企业上市进程,金融业增加值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增长。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业,积极推进包钢、北重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户、自治区级工业设计中心10户,推动北奔重汽等企业升级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实施新光中心高端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推动传统批零向“线上 线下 物流”深入融合的新模式转型,推广“中央厨房 餐饮配送”等服务新模式,新增批零住餐限上企业200家以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动钢联网等平台交易额增长10%以上,支持白云飞地经济双创园升级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重点电商企业150户以上。加快发展旅游业,提档升级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春坤山旅游开发区、石拐影视基地等景点景区,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旗县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主城区、山北地区加快四星级以上酒店建设,发展研学旅行、微度假等新业态,开行旅游专列和定制公交,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高品质的文创旅游“伴手礼”,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住、带得走,旅游收入增长15%以上,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建设。
做好做精现代农牧业。把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建高标准农田17.6万亩,加强盐碱地改造利用,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60万亩,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5.5亿斤以上。改造升级30个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新技术带动亩均增产。稳步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牲畜存栏达到600万头(只)以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成品粮油储备和储备粮轮换任务。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实施总投资246亿元的现代农牧业重点项目102个,重点发展设施果蔬、饲料加工等产业,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6%。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打造产业化联合体5家、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推动一批本土品牌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体验店 展示直销中心 电商平台”等销售模式,农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20%。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落实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紧紧围绕生命健康、未来网络、先进材料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大科技、人才、金融、产业等领域制度政策集成性供给力度,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评价考核、风险共担、信息共享互信、成果转移转化和容错等机制,推动与未来产业相配套的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搭建一批适应未来产业、符合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应用型场景,积极发展催生出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让包头在新的起跑线上持续加速、赢得未来。
(二)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行动,再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包头、数字包头建设,深入落实“科技兴蒙”部署,用创新手段扩大投资规模、促进消费升级,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落实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今年政府投入的研发引导经费增长20%,带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30%以上,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10%。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白云鄂博、一机集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应用能力,支持北重集团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取得标志性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在我市挂牌成立,支持一机、北重、五二所建设创新研究院,与基辅理工大学等共建创新联合体,在杭州、南京等地建设科创飞地,新增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0家以上、院士工作站2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施高丰度镧铈稀土高值化应用等80个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发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首台套、首批次产品,新认定国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1家。加强创新生态建设,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组阁制”等模式,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和收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作用,开展科技评估、投融资等相关服务,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成运行。落实《加快引进培育重点产业领域中高端人才的若干措施》等人才政策,实施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培养工程和“卓越工匠”“优秀工程师”培育引领计划,扎实做好住房、落户、教育、医疗等各方面保障工作,培育国家、自治区级领军人才团队15个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6500人以上。
以技术改造推动数字蝶变。围绕“兴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千兆城市”,新增5g基站1000座以上,深化城市家庭、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双千兆”接入网络覆盖,鼓励各行业因地制宜推动“双千兆”在特色产业中的融合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个以上。开展“上云用数赋智提升年”行动,实现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上平台全覆盖。加快传统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实施数字化评估诊断和数字化改造“双百户”工程,完成10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培育100个数字化建设项目,打造10个“无人化、黑灯化”示范工厂(车间)。加快推进内蒙古软件园等项目,建设数字产业园区。围绕“优政”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建立全市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成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和城市大数据中心,推动城管、环卫、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安五个领域“一网统管”。围绕“惠民”开发城市全场景智慧应用,实施全市统一“市民码”,建设以“一云一池三平台”为主体的“一键游包头”项目,在政务、城管、旅游、卫健、交通五个领域推开20个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群体智能技术和服务普惠应用,让市民畅享智慧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