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21]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22]及饮水安全等关键指标,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常态化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狠抓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政策落实,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
各位代表,“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只要我们锚定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出乡村振兴时代新画卷!
(六)全力以赴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我市文旅资源特色优势,加快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规划建设景区景点。应用市场运作机制,抓紧规划设计、引进战略投资,推进霍州署、七里峪景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面提升景区质量,加快霍州署保护修缮,谋划建设特色街区,重现古城地标魅力。突出抓好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年内启动油盆峪至五龙壑道路建设,完成七里峪至古县北平道路、七里峪景区林场至观景台道路、七里峪至尉侯公路景观及慢行系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用电网络、通讯网络、停车场、厕所、广场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质量。
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对接沿汾、沿黄、沿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主动融入山西省旅游大盘。依托现有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对内对外双向发力,让霍州进入更大旅游圈。对内丰富旅游体验,针对团队游、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等个性化需求,以森林康养、田园观光、运动休闲、红色教育等为主题,推出霍州“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特色旅游线路,促进景点之间的统筹协调和空间联动。对外加强区域联动,用好大院文化、根祖文化等资源,加强与周边县域景点间的互动,开启区域旅游联动合作,不断拓展、延伸我市旅游线路,打造更多文旅新品牌。
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景式展现、全时化服务、全业态发展。持续叫响“中镇霍山·华夏州署”“山水霍州·熨帖之州”等文旅名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景区为依托,以城乡为载体,加快推进“景点旅游”向“景区旅游”转变,“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康养、研学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精心举办年度旅游月系列文旅活动,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级、省级文化展演、体育赛事。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大型文旅活动,不断吸聚人气,繁荣市场。
做大做强特色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深入挖掘镇山文化、霍姓文化、霍窑文化、官衙文化、门神文化、锣鼓文化,编纂精品丛书,开发文创产品,不断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全面推进我市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许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和霍州窑考古发掘保护性项目,有序推进千佛崖文物发掘与保护,做好省市县文保单位和低级别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加快五镇联合申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打造霍州威风锣鼓、老粗布等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和研学基地。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霍州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文旅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实干快干,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霍州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早日建成文化旅游名城,让大美霍州更加耀眼、更加夺目!
(七)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强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23]工程。认真落实省、临汾市部署要求,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加快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坚持治标、治本同向发力,一体推进汾河流域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利用,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24]专项整治,强力推进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改造、汾河霍州市段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为明年我市汾河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奠定坚实基础,永续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继续实施城郊集中供热扩户和农村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改造,落实错峰生产、应急减排、散煤清缴、扬尘管控、企业治理等措施,推进源头治理,提升治污水平。建设绿色运输试点城市,对全市重点企业实施“公转铁”[25]或重型运输车辆电能、氢能更新改造。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强化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制定并落实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减量使用计划。启动实施霍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项目。
一体推进生态修复。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压实巡查管护责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保持生态保护“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河长制”[26]“林长制”[27],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林工作,统筹推进汾河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加快矿山、无主废弃场地、矸石山、固废堆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荒山绿化、城市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不断增加我市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
协同推进“双碳”[28]战略。在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上持续发力,统筹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国电、兆光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做好粉煤灰等固废综合利用,加强电厂热源再利用。以新能源应用和传统能源改造为抓手,围绕农村取暖、农旅、文旅和种养殖产业等,加快“光伏 ”融合发展。强化土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和出行,营造全社会节能绿色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