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4日在海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俊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对中关村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区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抓紧抓实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我们坚持首善标准、狠抓贯彻落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圆满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各项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狠抓创新发展,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占比预计四分之一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狠抓民生服务,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高标准完成30件民生实事,“接诉即办”考核排名跃居全市前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我们坚持斗争精神、狠抓攻坚克难,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突出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成功破解一批长期制约地区发展、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用好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9%。

  原始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增强。服务保障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两个国家实验室有序开展科研任务。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布一系列重大成果,如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第二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长安链3.0测试版本等。支持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原创性、标志性、突破性科研成果捷报频传:首次在半导体材料黑磷中观测到瞬时能带调控,成功利用飞秒激光改写黑磷“基因”;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通过建立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方法,实现不同体细胞类型转变;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完成集成测试。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积极构建集算力、算法、数据及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首批公共算力上线运行,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揭牌,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优秀产业集群。推动开芯院risc-v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融合,研发risc-v架构处理器核,搭建中高端泛工业计算平台与高通量先进计算平台。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建设6大医药健康公共技术平台、细胞和基因治疗孵化器及巢生北京合作实验动物平台,7家企业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康博刀肿瘤介入治疗等智能医疗应用场景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培育引进人形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部件企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鼓励空天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开展卫星通信场景应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强化产业空间管理,新增产业空间130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加快提质升级;推动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东升科技园二期等园区投用,园区运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2%。

  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全链条”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街镇全覆盖协同服务企业机制双向发力;推动硬科技孵化服务升级,创业孵化机构达179家,为企业精准提供空间、培训、投资等优质服务。强化金融服务,成立服务企业上市发展培育基地3个,新增上市企业12家;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累计支持项目50个,投资金额超42亿元;引进建信消金、蚂蚁集团创新科技总部等金融科技企业,落地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个概念验证中心新增转化落地项目52个,完成验证11个。升级标准创新发展政策,2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高水平开展。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410件,为全市水平的3倍;pct专利申请量预计5000件,全市占比45%。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3550亿元,全市占比4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12家,全市占比37.8%。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扎实推进。做好引才聚才工作,高精尖产业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实施“海英计划”,支持90名高精尖产业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新增园区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9家,支持小米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接续实施“薪火共燃”计划,第3期结业、第4期开班,119名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参训;举办第21期国际化人才实训班,培训国际化高科技企业高管60人。深化人才服务,成立高精尖产业人才服务站3家,中关村国际人才服务功能区揭牌运行;精心服务保障在辖区工作居住的636名两院院士,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96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