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公园乡村。更大力度抓好农村建筑管控和风貌保护,提升乡村运营水平,打造更多“一村一品”。推动赤石乡创建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新增省级未来乡村2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40%。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改造单村水站103座,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农村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9.9%。
持续推进强村富民。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标准,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启动集中建房试点,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160宗以上。启动“和聚共富”三年行动,完成搬迁400人以上、搬后土地复垦150亩。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深化拓展“流动供销致富车”“共富工坊”等特色做法,谋划实施飞地物业等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推广村级工程“集体建”,推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5以内。
(六)突出全域化生态化,着力推动“童话云和”底色更加鲜亮。
深化全域5a建设。扎实做好梯田5a“后半篇文章”,推进白鹤尖和灵漈山景区项目招商,启动梅源老街(二期)建设,建成梯田滑雪场、七星揽月露营地,深入开展亲子研学、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招引落地全球知名品牌酒店1-2家。大力度推进云和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扩容提升仙宫景区,提速推进云缦康养度假区、燕庐文化创作基地等项目,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小顺、三江口等重点区块。全力争创4a级景区城,完成景区城创建行动方案编制,稳步推进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全面加强木玩童话小镇运营管理。推动佛儿岩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精心讲好云和特色文旅故事,丰富户外露营、沉浸夜游等文旅业态,打造更多文旅拳头产品。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8%。
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秸秆焚烧、建筑扬尘等大气污染源管控,深入实施经开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启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加快龙泉溪云和段、浮云溪流域、梧桐坑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农业副产物资源处理中心建设,确保城区pm2.5年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力争省控断面ⅱ类水质比例保持100%。加快云和梯田生物多样性体验馆建设,新增美丽林相1000亩。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提能升级“两山合作社”,完成生态产品交易50宗以上。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完善全域交通网络。打造对外交通走廊,加快实施235国道云和段改建工程、力争隧道全线贯通,开工建设长深高速赤石互通改建工程、210省道(局村至大徐段、规溪亭至朱村口段)等项目,力争完成温武吉铁路项目预可研审查,积极争取丽云宁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推进县域交通一体化,力争黄安线(一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局龙线(局村至金水坑段)改建工程,谋划推进322国道(后山至麻垟段)、陈麻线等项目,深化城南过境公路、山地旅游轨道交通项目前期,逐步建立县域20分钟交通圈。
(七)不遗余力改善社会民生,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公共服务优享度。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联动推进“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县中崛起”工程,大力度引育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名,力争云中本校高考特控线上线人数达到45人以上,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争创全国“双优”计划,为县域产业发展输送更多技能人才。下大力气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医疗技术能力攀登等六大行动,错位发展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省市医学重点学科,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能力,巩固提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建成投用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推动县域内实际就诊率稳步提高。推进就业优先、想创就创,鼓励华侨乡贤返乡创业,出台青年就业创业专项政策,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人。
提升群众文化可及度。深入推进“古瓯国”文明探源,成立考古工作站,争取显圣湾遗址入选“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开展祥龙闹元宵、瓯江蛟龙文化节、“三月三”畲族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常态化举办“椤林雅艺”、童话大舞台等文化活动,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利用效率。积极打造“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加快博物馆项目建设,建成云和大剧院,全域打造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提升社会保障精准度。着力完善“幼有善育”“老有康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建成投用小徐未来社区幼儿园,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5%以上,谋划建设县级养护综合体,举办全国性“一老一小”木玩邀请赛等活动。稳慎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健全“浙丽保”、长期护理责任等多层次医保体系。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步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殡葬惠民政策落地。促进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八)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云和。
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完善以“141”基层治理体系为底座、以基层应消治理体系做支撑、以“1 8 n”和“4353”工作体系强运行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强化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云和湖水上安全整治,建成乡镇(街道)应消站11个,确保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深入实施防汛防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抓好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防治工作,确保全县60%乡镇(街道)完成森林防灭火规范化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成果。
着力防范重大风险。加强对金融组织的监管和风险排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全面防治松材线虫病,力争疫情发生面积和病死株数均下降18%。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推动耕地“非粮化”及抛荒整治1195亩,新改造油茶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28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95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