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提质。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合理布局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发展撮街、长临河老街等夜市经济,切实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开展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支持文旅电商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亿元电商企业、省级电商强镇。实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行动,推动撮镇、石塘片区重点物流企业升级提质,重点发展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全力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基地。放大“环巢湖民宿”聚集区品牌效应,继续培育引进优质精品民宿项目,评选20个“网红打卡点”,打造全省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进长临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倾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强化产业项目全要素保障。集中政策资源,支持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发展,重点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重点企业上市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供应。提高政务服务办件率、评价率和网办能力,继续压减办事时限和申请材料,统筹推进“跨省通办”与“一网通办”专窗高效衔接,实现个人事项100%全流程网上办理和大数据共享汇集,保持办事平均承诺时间和申请材料水平全市领先。全面运用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优化立项、规划、土地、环保、能耗、用工等全要素服务保障,强化重大项目监测分析、协调调度、督查督办,严格执行目标督查机制,全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动态完善“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储备库,围绕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谋划争取力度。
(二)聚焦宜居宜业,在展现美丽肥东面貌上开新篇
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统领规划、建设、管理,有序推进店埠镇、撮镇镇、牌坊乡部分区域行政区划调整,完成《肥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统筹划定国土空间“三条红线”,全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落实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布局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障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空间。持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升专项行动,促进老工业地块转型升级,处置批而未供及疑似闲置土地4000亩以上。统筹推进征迁安置,加快排头、芦柴河、军民巷等区域改造,重点抓好胡大郢、定光等片区征迁扫尾,力争释放2000亩发展空间。
提升城市通达水平。对接区域立体化交通走廊和重大设施布局,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和6号线一期等工程建设,积极谋划6号线二期、3号线东延、2号线南延等轨道线网修编;建成包公大道快速化改造、桥头集路南延等重点道路,加速推进桥头集路快速化改造、东方大道、四顶山路等重点路桥项目建设,修复改造繁华大道、龙城路、东风大道等城市老旧路,推进岱河路、祥和路等道路与合肥主城区互联互通,构建“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快速交通体系。全力保障北沿江高铁合宁段、合新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推动肥东高铁站升级合肥东站,实现站城融合、客运“零换乘”。加快合滁高速、明巢高速、g329合相路等国省干道建设,推动g329西大路、合徐高速肥东段“四改八”项目工程,开工9个高速出入口建设。抢抓“翅膀上的安徽”建设机遇,依托白龙通用航空机场,高标准打造通航产业园,构建“1 4”通用航空产业体系。
落实城市精细管理。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坚持以创聚力、全域同创,干部率先、全民参与,形成共治共享新局面,不断推动全域文明、全体文明、全程文明、全面文明。投入40亿元以上实施“1551”文明城市“建设篇”,推进11大类、400余项文明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乱停车整治,在老城区新建18个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加大路面违停车辆处罚力度,通过价格调节等手段,提高星光国际、和平广场等地下停车场使用率。规范交通秩序,推进机非分离,加大交通劝导力度。实施菜市场集中提升,改造升级石塘路等14个菜市场,加快建设安乐路等3个菜市场。实施背街小巷提质提品行动,改造南巷路、定光寺巷等10个街巷片区。强化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全覆盖成果,提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聚力城乡统筹,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开新篇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实施“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产量。推进保种、护种、育种、引种、用种“五种并进”,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推动蔬果产业精品化发展,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加快稻米、杭椒等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科技强农,强化装备应用和质量控制,加快仓储、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建设,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农业园区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体做大做强,壮大农副食品精深加工特色产业集群,力争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加大投入、强化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全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突出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项目示范带动,实施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2021年度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继续做好“增减挂”文章,启动古城镇范店社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注重农村改厕质量,提升“一站两体系”运行水平。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启动装修及大件垃圾处置中心、餐厨垃圾专项处置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农药(地膜)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积极争创全国农废处置示范区。推进“三达标一美丽”、防汛抗旱提升、灾后重建等重点水利项目,实施水系沟通工程,完善水网联通生态系统,加快袁河西水厂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06公里、危桥改造5座。推进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实现“多站合一”。持续开展“快递进村”,加快“邮快合作”“交邮合作”,建成县乡村三级快递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