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徐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王剑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寻常,是大事多、要事多的一年,也是负重前行、克难奋进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经受住叠加交织的风险挑战考验,基本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喜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五周年,我们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践行总书记谆谆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展开创新引领资源枯竭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布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有力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落地落实、结出丰硕成果,在感恩奋进中交出了五周年合格答卷。

  这一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我们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明确“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发展定位,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并启动建设,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完成编制,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支持徐州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政策意见,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国际园博会、中国安博会、首届淮海人才峰会、第二十五届投资洽谈会,中心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疫情影响之深远超预料、经济下行压力之大多年未有,我们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勇于挑重担、扛重责,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挑战,高效打赢多场疫情防控硬仗,守护住全市人民健康安宁,保持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400亿元、增长3%(预计,下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注重高效统筹,战疫情稳经济齐抓并进。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抗击疫情取得积极成果。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健全完善平急一体、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果断有力扑灭零星散发和聚集性疫情。坚持科学精准,及时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提升医疗救治、应急保障等能力,精心保护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先后组织五批450名医务工作者驰援省内外城市。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而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7.4亿元,同口径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3亿元、增长1.6%,增速居全省第2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584.4亿元、9317.9亿元,增长6.8%和16.4%。稳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深入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徐政46条”“徐政办69条”“稳工业33条”等惠企政策,累计减免返还各类资金170.3亿元,缓缴税费47.8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36.1%,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24.1%。全年净增“四上”企业1340家。

  (二)注重扩量提质,产业强市建设步履坚实。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导向,谋划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进一步明确布局定位和发力重点。产业实力稳步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100亿元,工业和服务业开票销售收入分别达7561亿元、9891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2家、服务业企业219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家,6家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百强。徐工有限整体上市,新增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16家,北交所徐州服务基地成功落户。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重大项目支撑有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10个,成功落地招商引资“1号工程”项目22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建立产业项目月调度、季观摩制度,19个省重大项目、193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均完成年度建设任务。105个项目实现竣工,其中新沂新凤鸣新材料、邳州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铜山中润新能源等超50亿元大项目建成投产。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4.2%。徐工汉云“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跃居全国第三,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家、智能车间15家,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1万家。新建5g基站4000个,获批国家千兆城市。组建淮海数字经济研究院,举办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

  (三)注重协同发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提效。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创新动能成长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636家。新引进领军人才641名、专门人才5357名、大学生51205名。云龙湖实验室获批省重大科研设施预研,“城谷区院”改革有序推进。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2家,国家级科创载体实现县(市、区)全覆盖,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排名全部进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2件,成立淮海经济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改革攻坚多点突破。制定出台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走在全省前列,95件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联合审图效率提高75%。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和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建成运营。优化调整淮海国际港务区管理机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属国有企业新一轮战略重组顺利完成。双向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突破1300亿元、增长5%,对rcep市场进出口额占比达30%。服务贸易总额增长18%、增速居全省前列。实际使用外资20亿美元,晓星碳纤维新材料、普达特半导体等重大外资项目成功落地。中欧班列开行412列,新开辟蒙古、越南线路,四向国际陆路通道体系更加完善。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徐州经开区跻身全国第23位,9家省级开发区排名进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1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