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奋力冲刺“1688”目标,力争实现“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实现与上级要求相顺应、与区位资源相适应、与经济基础相对应、与群众期待相呼应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力争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前十,gdp力争8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60亿元,人均gdp达到全省中等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指标明显上升,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东向发展持续加快。突破县域思维,进一步提高站位、拉高标杆、拓展视野、放眼全国,在全国找坐标、在长三角找目标、在全省找对标,继续深化与徐州的对接合作,紧抓杭州结对帮扶宿州等重要机遇,促进与长三角区域经济赋能提速、体制机制相互融合、优势资源充分对接,不断提升萧县融入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亩均论英雄”,推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改革办法充分耦合,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立足阳光、公平、规范、法治基准,“三重一大”决策、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文明创建向镇村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日趋合理,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逐步优化,城镇化率与全省差距持续缩小,县域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深度互联互通,撤县设市稳步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上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民生投入比重持续增长,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供给持续扩大,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贯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治理效能持续优化。法治萧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法治素养明显提高。网格化管理体系高效运转,信访问题有效解决,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平安萧县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基本建成。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打造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立足“四省通衢、淮海中心、徐州近郊”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设施对接为基础、功能融入为重点、机制联动为保障,推进与淮海经济区城市在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平台、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互联互融,加快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无缝对接,彰显同城效应,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二)坚定不移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萧泉工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步伐。深化与上海张江合作,借助上海科创办、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房德集团等平台资源力量,推动产业相促相融、协同协作、集聚发展,实现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及交通网络等重点领域合作共建,全力建设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区。

  (三)坚定不移打造淮海中心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深度融入长三角分工合作,推进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全产业链高质量承接。依托“3 n”发展平台,积极推动与沪苏浙地区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园区,采取跨界协同、联合招商、股份合作、托管建设等产业共建方式,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吸纳能力,招引沪苏浙地区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重大项目投资落地,全力建设淮海中心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四)坚定不移打造宜居宜游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实施矿山修复工程。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集中力量打造旅游精品景区。健全更加紧密的联防联控体系,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协调机制,推进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全力建设宜居宜游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

  (五)坚定不移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综合优势,着力培育一批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延长绿色农业产业链。主动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合作,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加快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建设,参与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六)坚定不移加快新阶段“四化同步”发展。聚焦“进十争百”发展目标,锁定“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坚持“一体两翼”、信息化赋能,以“科创 产业”引导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推动要素资源向“四化”项目聚集,持续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以“四化同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七)坚定不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优质农产品保护培育和提纯复壮。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乡村建设行动进程。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健全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3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