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在合肥市庐阳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 长 杨丙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的开拓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5%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荣获“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赛迪百强区”等8个“全国百强区”称号并实现逐年进位,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升至全国第8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排行全国19强。
我们将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2023年度72项任务细化为246个督办节点,全部纳入督查平台跟踪管理。截至目前,51项任务全面完成,21项任务持续推进;201个节点按期完成,达成率81.7%。
过去的一年,宏观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致力于打基础、谋长远,庐阳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兴产业,转型升级实质性推进。我们突出产业为基,坚持善待存量与优待增量并重,以产业能级提升支撑经济稳步增长。
——优势产业稳健发展。推动金融业高水平集聚,合肥金融广场二期、徽盐中心等高端楼宇投入使用,太平财险、国正小贷等5家金融机构签约落户,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母基金、建信南方基金等10支基金注册入驻。常态化举办“庐阳融创”等品牌活动,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有效互动。不断丰富消费场景、提升质量品质,四牌楼商圈新增一线品牌和首店60余家,淮河路步行街顺利创成“全国示范步行街”、入选“中国美食旅游十街”。全区新增进出口企业57家,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成立区建筑行业协会,3家企业上榜全省行业50强,庐阳荣获全省建筑业十强区称号。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2 3 x”产业方向,围绕“强链延链”靶向招商,新签约瑞控信、西普科技全国总部等56个新兴产业项目。扶持“有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国家级智能工厂、工业设计中心“零的突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户、“四上”企业160余家。光电信息产业渐成规模,皓宇芯光、云海微电子等项目签约落地,长庚光学、华创鸿度等企业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庐阳大数据产业园获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认定。
——科技创新蓄势赋能。紧密跟踪科学岛创新资源,促成聚能电物理、未来创谷总部基地签约落户。高质量打造科创平台,签约引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先进科学计算与工业软件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出台“都市科创”政策,新引入上海麦腾孵化器、浙大校友会安徽创新基地,新认定红专1号、德必庐州we两家市级孵化器。新增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企业26家、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同比增长35%。
(二)强项目,发展支撑全方位夯实。我们突出项目为王,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全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一保障两建成”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服务未来大科学城建设,保障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顺利开工,400米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启动征地,雷俞路、谭岗路等6条配套道路进场施工。稳步推进老城“减法”行动,精雕细琢合肥城市记忆馆展陈方案,加快省工商联老楼改造提升。完成安徽民政大厦等9处省市资产划转。强化服务业核心地位,新落户海螺水泥区域总部等7个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合肥国际陆港一期、中外运物流园投入运营,中欧班列全年发运868列,稳居全国前列。
——项目储备全面深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项目40余个,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到位资金3.2亿元。启动“攻坚大项目、决胜‘十四五’”专项行动,系统布局六大类30个重点项目,计划三年完成投资超1400亿元。坚持资金与项目同步谋划,组建融资工作专班,通过国企盘活存量资产、市场化棚改等多元方式融资53亿元。
——项目招引卓有成效。举办庐阳产业发展大会、徽商论坛庐阳专场,组建5个产业链专班、2个离岸招商中心。设立规模50亿元的“庐州壹号”产业母基金,参与组建11支产投、创投基金,通过基金招商撬动6倍投资落地。全年新签约招商项目78个,协议投资额165亿元、同比提升14%,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126万美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项目建设不断提速。举办庐阳区域价值发布会,上市500亩经营性用地,森林公园储备地块等3宗地块“竞品质”出让、拿地当年即开工。编制项目计划“横道图”,围绕131个项目生成439个“红黄牌”督办节点,做到要素紧跟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实现30个亿元项目动“第一锹土”、2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
(三)优空间,资源禀赋渐进式激活。我们突出规划为先,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布局,切实发挥有限空间的最大效益。
——区域规划前瞻布局。启动庐阳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实体化运转规建治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全区各类规划编制,25项成果通过市土规委会研究。深入落实“多规合一”,有序推进全区12个单元控规、29个街坊控规方案报批,优化教育、卫生等公共配套规划,为项目落地提供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