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3家。21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9家企业入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双百强”规上企业。

  (三)强化开放引领,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释放“红利”。注册企业超400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34.2%。在全省率先推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业务,4项制度创新入选全省首批10个标志性建设成果。推进以法定机构为目标的体制机制改革,面向全球招揽人才。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67%,b2b直接出口实现零突破。

  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编制江北“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启动“一片一路”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皖江学院、湾谷科技园、西湾花园及中小学校等项目开工。总投资120亿元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和总投资70亿元的锂电池材料项目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布局江北。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大建设管理体制,成立人民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创“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选定首批10个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在全国率先开展自贸试验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发展改革,启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建立十大新兴产业协同推进机制,出台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深化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社会类投资、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0和30个工作日以内。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优良等次,其中“纳税”指标成为全国标杆。创新开展“一业一证一码”试点。在全省率先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优化处置存量资金31亿元。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组建前湾集团、中江城建集团、国投公司,市本级29家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9家,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增长11.3%和14.9%。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深走实。与上海松江区开展战略合作,g60科创走廊芜湖产创中心一期项目签约,成为全省首个在上海购地自建的“科创飞地”,首批入驻企业10家。扎实推进“五个区块链接”,与沪苏浙新达成9项合作事项。与g60科创走廊城市30余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100余项,研发投入38亿元。芜湖航空产业园成为首批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芜湖-洋山港“联动接卸”入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大典型制度创新案例。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16个。

  (四)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保不断走实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市pm2.5平均浓度33.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84.9%,国考断面由6个增加到10个,全部保持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能力分别提升5.5万吨、1.7万吨。新增、提升绿地245万平方米,铺设城市绿道27.8公里。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突出环境问题已经省级验收。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海螺集团、南开大学共建碳中和新材料研究机构。与中石化合作启运全省首座加氢站。海螺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填补水泥工业技术空白,捕集二氧化碳8万余吨。全国首台套ckb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竣工。开展重点工业企业节能诊断绿色技改,率先完成火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开户。推进绿色金融,落地全省首单“绿创组合贷款”。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实效。建成全省首个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长江芜湖段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监测预警。全省首个智慧生态环境平台(二期)上线试运行。完成长江生态廊道造林3.37万亩。成功举办长江禁渔暨渔文化论坛。

  (五)坚持人民至上,城市底蕴不断厚植

  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妥善处置3例入境和1例关联无症状感染者,3天内完成市区全员核酸检测。圆满完成3-11岁儿童和12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目标,规范化建设和改造新冠定点医院2家、发热门诊20个。在全省率先上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出台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若干意见,实施首批14个子方案。启动人民城市建设“双百攻坚”,落实“三级调度”机制,芜黄高速、赤铸山路快速化改造、高速公路芜湖东出入口等项目竣工通车,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工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改造、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等民心工程投用。改造棚户区1165套。老旧小区改造标准提高至400元/平方米,完成改造187个。建成“芜湖书房”15座,共享城市阅读空间。神山公园6.7公里健身步道投入使用。芜宣机场开通15条客运航线和3条全货机航线,通航8个月旅客吞吐量超16万人次。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通车,是全国首个全自动跨座式单轨项目,我市迈入轨道交通新时代。完成轨道交通沿线36公里道路修复、32个车站广场和25万平方米绿化提升。“芜优出行”智慧停车平台上线,接入7万个泊位,推动解决停车难问题。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乡村振兴产业要素联盟。建成高标准农田34.5万亩。投入资金4.5亿元,实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260个。湾沚区红杨镇、六郎镇官巷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农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实现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全覆盖,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680公里,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5个。繁昌区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83.4%。扎实做好退捕渔民等重点人群参保工作,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总数225.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742元/月。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实现市级统筹,我市专属的补充医疗保险“芜优保”正式上线。完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296个,开展老年人助餐试点工作。新增社会化养老机构床位1000余张。房地产领域办证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持续“双下降”,社会治安形势保持良好态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5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