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扩外贸引外资。外资大招引,紧盯美欧、日韩、“一带一路”、rcep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紧盯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隐形冠军等重点企业,组建10支境外招商小分队,组织或参与境外招商活动10场以上,积极参加“徽动全球 万企百团出海”行动,鼓励在滁外资企业追加投资。外贸抢订单,推进滁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建成运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谋划建设滁州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组织企业参加线下境外展、境内国际展和线上线下贸促活动,确保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超100家、跨境电商企业超50家、外贸展会订单超50亿元。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建设和美乡村。
在农业更强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到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提质改造22万亩,推进“小田变大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争创国家级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加快实施北大荒集团垦地融合示范区项目,“大托管”面积从100万亩发展到200万亩,确保粮食面积、总产实现“双增”。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继续举办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放大优势、强化招引,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以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以上,产值从1040亿元提升至1200亿元;依托龙头企业,聚力打造“一县一业”全产业链,新增示范县1个以上。加快“百亿小岗”示范创建,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确保产值达30亿元以上,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典范。
在农村更美上出实招。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结合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4个,提升整治自然村庄326个。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厕1.4万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4%、88%。
在农民更富上见实效。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确保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超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四)推进科教兴滁,奋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高中发展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2.9万个。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完善专业链服务产业链机制,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中职与高职学校联合设置专业学院、中专分校,推动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职业学院争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加快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建设、支持更名大学,支持滁州学院“申硕更大”。
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工业设计中心5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5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总量超220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5%以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推进与杨浦区协同创新合作,挖掘南京高校院所和研发平台资源,主动对接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组建一批创投基金,承接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在滁落地转化产业化。
打造人才高地。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制定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组织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3.0版,开展“星耀滁州”“会客虹桥”系列人才活动,完善“一网一卡一窗口”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提升人才竞争力,奋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人才强市。全年新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项目30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超300名。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以3项“国字号”整市改革试点为牵引,统筹推进农田水利、耕地保护、垦地合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供销合作社等改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扎实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行“用地清单制”“标准地”等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省级综合医改示范区建设,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全面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实施项目20个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全面完成国家“区块链 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支持国有企业做精做优做强主业,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统筹抓好人力资源、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再造流程”优化政务环境,“高效配置”优化要素环境,“惠企纾困”优化政策环境。健全完善企业家早餐会等政企沟通渠道,强化企业服务中心市县联动,不断提高问题办结率和企业满意度。推进市县乡村政务服务标准统一、市域通办,推出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加快“皖事通·慧滁州”平台重构、方便群众“掌上办”。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法治等环境建设,力争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一批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亭满意”营商环境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