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7日在东昌府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东昌府区区长 江绍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更是东昌府发展进程中极其艰难、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59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4.36亿元,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实现进出口总额2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76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91亿元,增长3.95%;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次分别前移1位、6位和3位。

  一年来,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工业发展势能积聚。抓实做优“链长制”,集中打造8大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6.5%,华瑞电气、昌润钻石等10家重点企业产值增幅超过20%;金帝精密机械顺利通过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中期评估、立海冷藏纳入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储备库。传统动能逐步优化。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工业技改投资预计增长35.5%,5个项目列入省技改重点导向目录,3个项目获得省级“技改专项贷”;实施“育苗扶壮”培育行动,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创历年新高。新动能加速成长。新增省级首台套企业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省级优秀数字产品企业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省级dcmm贯标试点1家,数字经济集聚效应正在形成;组织8300家企业入网聊城智慧金融数字化平台,线上累计发放贷款70.99亿元、全市第一,金融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服务业提质增量。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分别达46家、16家,均占全市40%以上,预计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占比达73%;河姆渡成功申报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鑫鹏源成功申报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均实现零突破;香江光彩大市场成功入选省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市唯一;香江电商产业园投产运营,引进大龙网、淘宝教育等知名电商,网络销售额预计突破5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30%,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一年来,科技创新结出新成果。创新驱动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全市第一;金帝精密机械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填补全市八年空白,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处、全市唯一;新增省级技术创新项目7家、省级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创新动能更加充沛。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引进硕士以上毕业生260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成功入选“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均为全市唯一。产教融合深度开展。与我市4所高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搭建“政校企”联合培育平台,实现了“产学研训创”一体化运行;施行“揭榜挂帅”,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技术攻关项目榜单,助力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

  一年来,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蹄疾步稳推进六大领域体制改革,谋划信义东昌府、安全生产协会、信访工作机制、“首善之区·一诺千金”等一批具体改革事项,承担的4项国家试点、26项省市级试点稳步推进,43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78项改革经验在省市推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计划,“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秒批”,自主上线“云易办”服务模式得到新华社点赞,成立全市首个跨域“政务服务 商会”联盟,“东昌优府”特色营商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新增市场主体2.57万户、占全市新增总量的26.8%。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深化专班、产业链、园区三大招商模式,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1个、到位资金45亿元,巴龙国际物流产业园、京东(聊城)数字智能物流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项目建设势头强劲,13个省级、15个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18.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95亿元,均为全市第一,稳投资稳经济作用初步显现;发放家电、汽车、契税消费券3932万元,拉动消费5亿元。

  一年来,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11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实现69.27亿元、同比增长6.1%,蔬菜播种面积33.2万亩、同比增长7.1%,有效保障群众需求,远销北京、上海等地,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5家、农产品15个,侯营镇、郑家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堂邑镇路西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着力打造了东昌葫芦、东昌铜铸、花生大掌柜等多个电商知名品牌,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环境持续优化。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市级14个,连续4年省级美丽乡村验收通过率100%;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8个镇、街道设置垃圾分类亭44处,以点带面逐步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农村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总里程达1794.5公里,行政村客车通达率100%。

  一年来,城市品质彰显新气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积极主动对接“三区三线”划定,高效配合完成高铁新区、嘉明铁西片区、香江片区控规,推进9个镇、街道“两规”一致性调整,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明显、区域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新格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郑官屯、母庄等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完工,建成安置房6868套,2万名群众即将喜迁新居;完成了27个老旧小区改造,1.1万名群众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新建续建市政道路46条,其中寒香街等13条实现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绿化亮化、市容市貌、车辆停放等专项治理行动,新增停车位2600个、临时便民摊点5处、完成园林绿化养护30万平方米;集中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入选省级规范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管理试点城市,完成130条街巷线缆入地,城市天空更加清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增设智能环保屋33个、收集站点20个,建成循环资源回收分拣中心2处,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完成95个居民小区、52条街巷雨污分流改造,新增海绵城市2.1平方公里、集中供热面积67.7万平方米;米市街、东关街、铁塔商街“三街齐开”,旧街区变身网红打卡地;建成城市书房3家、高品质城市阅读吧10家,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3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