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注重优质均衡,全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努力将“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强化重点人群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行动。织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公益互助医疗等多重医疗保障网。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500套。深化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更好服务“一老一幼”。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0家以上,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以上。打响“昆尚颐养”养老服务品牌,推进两岸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投运阳澄湖康养院、张浦和千灯区域养老中心。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规划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增托位500个。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更好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新改建学校项目15个,新增学位1.5万个以上。支持昆山中学创建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省、苏州优质幼儿园10所以上。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链接长三角区域名校,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分级分类诊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昆山”行动,切实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城市安全。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和医疗服务能力。启用市一院新址,加快精卫中心二期、东西部医疗中心二期、鹿萌儿童康复中心建设,完成市二院搬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设卫生健康云、互联网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今年,我们将在实施98项、年度投资244亿元的重点实事工程基础上,首次推出就业促进、营养早餐、老年助餐、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绿色充电等十项暖民心工程,切实为生活“加温”、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量”。

  (六)彰显城市魅力,全力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涵养城市人文气质、特质。鼓励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升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工服务水平,打造更有温度的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志愿者之城。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质效,深入开展市民“文明十二条”专项宣教行动,让文明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习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昆曲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丁善德音乐文化传承计划,成立昆曲艺术传承中心,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开展文明探源工程,协同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加强水乡古镇联动保护与开发。推进正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推动周市、陆杨等粮库活化利用,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休闲基地。举办戏曲百戏盛典、马拉松赛、咖啡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争创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文体设施效用。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新建区镇文体中心3个、体育公园4个,用体育助力全民健康、凝聚向上力量。启用奥体中心、戏曲博物馆,推动少儿图书馆建设,布局一批24小时图书馆、昆曲小剧场,建维一体打造“10分钟文体生活圈”,让老百姓生活更精彩、精神更富有。

  (七)立足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深入推进“五百行动”,持续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统筹推进“三品一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国家级改革试验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00亩、高标准池塘4000亩,确保重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高效运作华东农业科技中心、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做强柏庐大米、昆山梅山猪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强化边缘乡村扶持,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扎实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农房翻建等工作,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推动“点线盆景”向“连片风景”跃升。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发挥乡村振兴大专项资金作用,加快建设共富基金,支持新建一批优质经营性载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异地发展、联合发展。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民宿、农家乐规范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八)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臭氧与pm2.5“双控双降”,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深化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全域消除劣ⅴ类水体,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中环外34条框架道路雨水管网修复改造工程,全域推广雨污管网养护智慧监管模式,畅通城市地下“动脉”。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坚定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水厂等项目建设,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编制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方案,探索排污总量管理制度改革和排污权交易,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强化重点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编制湿地保护规划,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至64%。加强淀山湖、天福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一湖一策”保护,持续推进阳澄湖、澄湖区域生态优化提升,建设幸福河湖100条,呵护江南水乡整体风貌和生态本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5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