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在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徐张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认真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全力打好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改善民生“组合拳”,努力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推动衢州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慎终如始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高效实施平战转换,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始终做到管控与解封并行、管控与疏导并行、管控与恢复并行,努力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处置每一起疫情。聚焦“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扩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高重症救治水平,加强“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和农村重点区域健康服务,做好医疗药物统筹保供,实现有序转段、平稳渡峰。抗疫三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市县一体狠抓经济工作争先创优。全力开展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向好向上。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其中11项前三、4项第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8%、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速全省第二、创近十年来最好成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增速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3%、7.5%,增速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狠抓助企纾困,全面顶格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衢40条”“个体工商户纾困33条”,健全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104.5亿元,兑付惠企政策资金81.5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56.6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增长80%,“连续贷 灵活贷”等方式为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7亿元。集中开展重点困难企业挂联服务,充分发挥“亲清半月谈”“政企恳谈会”“圆桌例会”等机制作用,在全力帮扶企业中提振市场信心。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年全省第一,全省唯一连续4个季度获得投资“赛马”激励。杭衢铁路主体工程基本贯通,杭金衢高速改扩建工程、351国道等建成通车,常山江航电枢纽、衢丽铁路、江玉公路、钱江源通用机场等开工建设,四省边际多式联运枢纽港入选国家示范创建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5.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3.9亿元,8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增长41.1%。狠抓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加快衢州综合保税区申建,开通泛亚铁路冷链运营平台,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逆势增长4.6%。
(三)聚焦发力实现工业强市加速跃升。压茬推进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加快工业市县一体化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6%、达到285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突破6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3.7%、增速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6.3%、60.3%和116.4%,增速均列全省第一。百亿级项目招商持续突破,吉利“三电”、金瑞泓集成电路用硅片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开工。龙头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巨化系工业投资、产值、亩均效益均创历史新高,华友系产值实现翻番、连跨2个百亿台阶,元立系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加速延伸布局下游产业。时代锂电一期、一道光伏二期、奥首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和东巨康光电科技、恒川新材料、研一新材料、鹤丰新材料、华康糖醇产业园等一批工业项目投产。新培育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上市工作有力推进,成立企业上市与投资并购促进会、省股权交易中心衢州服务中心,新增a股上市及过会企业5家、总数将达到16家,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314.3亿元、增长47.1%,禾川科技成为山区26县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化成功申创绿色硅材料高新经济产业园、实现市域高新区全覆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0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2.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4.7%。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开展工业用地全域整治,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5.8%、17.4%,增速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一。
(四)内外兼修加快城乡建设品质提升。打好城市赋能“组合拳”,全面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市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高铁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历史街区风貌衔接工程、儒学文化区旅游配套工程等竣工投用,九华大道隧道、紫薇路隧道建成通车,双港大桥顶推合龙,古城、双西港、衢化等片区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8条省级街容示范街,完成60万平方米绿地改造,内河水质达到景观水标准。编制全域未来社区布点规划,创成省级未来社区10个、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7个。系统开展政策研究,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粮油生产克服极端天气影响实现面积和产量“双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全省第一,农业“双强”行动获省“赛马”激励,双柚产业在培大育强中率先突围。衢江“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获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开化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三衢味”成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供应商。“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沿江道路全线贯通,龙之梦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余东、溪口、下淤等25个村入选省级未来乡村,成功承办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久久为功保护生态环境,“五水共治”八夺大禹鼎、两夺金鼎,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市中列第16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列第23位,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二。柯城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山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全域推行“两山合作社”改革,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1.6亿元。致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建成四省边际中心政务服务综合体,构建政府合同履约监管系统,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多场景应用全国试点,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实现企业接电“零成本”,地级城市平均信用指数排名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组建衢州工业集团,市属国企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4.2%、14.9%和59.6%,增速均领跑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