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在泰州市海陵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剑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陵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知重负重、唯实唯勤,践行“四个第一”、拼搏“双增赛道”,奋力推进“幸福海陵”现代化建设,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年度答卷。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0亿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亿元,同口径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齐心战“疫”。“高效统筹”防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及时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3·29”疫情未发生一起区内传播,“10·12”疫情5天实现全面清零,“11·26”疫情7天转入常态化。“新冠抗原苗头性问题”调研信息获孙春兰副总理批示,市区一体化、专班实体化、指令清单化等一系列战法打法在全市推广,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好的防控效果。“多措并举”固底板。设置便民核酸采样点,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满足“愿检尽检”需求,14个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全面开放,区卫生监督所挂牌成立,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投入4000万元扩容建设第四人民医院重症救治病房,有效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力以赴”保健康。增设便民发热诊疗小屋3个、流动发热诊疗车2辆,投放“四类药品”101.2万盒、抗原试剂20万支、n95口罩94.3万只,为6岁以下儿童、困难群众发放“健康爱心包”3万余份,设立母婴安全保障咨询热线电话,多渠道发布儿童、老年人和孕产妇防护指南,最大程度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年来,我们锚定目标,致力促“稳”。经济运行更加稳健。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建筑业总产值增长9%,农业增加值增长6%。新能源主导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智慧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和新材料、现代智能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特色产业规模近3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获评全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示范创建区、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全国第三的成绩通过中期评估。民生保障更加稳固。新增就业11565人,扶持创业3476人,开展技能培训2350人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完成8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3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获批省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城东小学春晖校区、罡杨幼儿园、朱庄幼儿园投入使用,泰州学院附属小学等4个学校工程主体竣工,二附中中考成绩创近十年最佳。承办第二十届省运会青少年部拳击比赛,海陵健儿斩获5块金牌,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大厦主体完工,三河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区档案馆获评省级规范档案馆。入选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全省首创高校专属网格,全市率先实现专职网格员全覆盖,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成运行。“三年大灶”①专项整治全面收官,累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6508项,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3年“双下降”,农村d级危房全部整改销号,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社会文明程度指标排名保持全市第一。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圆满完成,“国治件”“省攻件”②全部结案,获评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区,公安系统荣获四项“国字号”荣誉,海陵分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
一年来,我们保持定力,持续攻“坚”。重点改革动真碰硬。全市首设智慧办税服务大厅,办理时间缩短40%;全省首创人社系统24小时自助服务区,63个综合受理事项“一窗通办”;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经验全省推广,政务效能提速“6789”目标③全面达成。开展新一轮“亩均论英雄”分类综合评价,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2110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取得实质性成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主责主业做实做大、运营质态向好向优,东城控股集团获评aa 资信评级。城乡建设精雕细琢。高标准推进区级和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升仙桥南小街、八字桥十胜街、涵东街区北入口改造提升和宫氏住宅、程氏住宅、同泰当铺等文保建筑修缮,范家花园非遗展馆投入运营。海陵路、引凤路、府南街立面形象焕然一新。完成1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12个地块、50万平方米征收搬迁,拆除违建279处、3.1万平方米,新改建海姜大道、兴宏路、迎星路等8条道路,改造积水点30处,增设停车泊位1156个。新建提升绿化游园40个,新增绿地32万平方米。新增6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顺利推进,新改建农村户厕2000户,创成省绿美乡村3个、特色田园乡村1个。生态环境企稳向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专项督查、市委专项巡察交办件基本完成整改。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中丹土壤治理示范项目修复工程基本完工。实施节能绿色技术改造项目12个,单位工业产值能耗下降4%。全市首单林业碳汇质押绿色贷款成功落地,“港华—腾讯”智慧能源平台正式上线,“零碳园区”建设经验被央视宣传推广,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